和因格非见寄二首(其一)

青山如我约,终日对柴门。

学道未忘念,怀君空断魂。

时来当有用,事往置无论。

反覆新诗读,谁知老眼昏。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翻译

青山如同我预先约定,整日陪伴着简陋柴门。
尽管学习道义未曾忘记思念,心中挂念你却只能空自魂牵梦绕。
时机到来时定有发挥作用之时,过去的事情就让它随风而散吧。
反复阅读新的诗篇,谁会知道我这双老眼已昏花。

注释

青:青山。
山:山峰。
如:如同。
我:我。
约:约定。
终日:整天。
对:面对。
柴门:简陋的门。
学道:学习道义。
未忘:未曾忘记。
念:思念。
怀君:挂念你。
空:空自。
断魂:魂牵梦绕。
时来:时机到来。
当:应当。
有用:发挥作用。
事往:过去的事情。
置:放置,不管。
无论:不论。
反覆:反复。
新诗:新的诗篇。
读:阅读。
谁知:谁知道。
老眼:老眼。
昏:昏花。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山林、怀念旧友的士人内心世界。"青山如我约,终日对柴门"表达了诗人与大自然亲密相处的情景,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孤独和静谧的生活状态。"学道未忘念,怀君空断魂"则展现了诗人对于过去友情的追思和不舍,这种思念之深切,甚至影响到了精神层面,使得心神涣散。

"时来当有用,事往置无论"表达了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对于过往的事务持有一种超然的看法,而对于未来则充满期待。最后两句"反覆新诗读,谁知老眼昏"则流露出诗人在阅读新诗作时的心境,以及对年龄增长、视力衰退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平和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怀旧,以及面对现实与未来所持有的豁达态度。

收录诗词(1042)

王之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 籍贯:庐州濡须

相关古诗词

和孙延寿喜雨述怀韵

小雨霏霏夜接朝,乍惊和气入民谣。

官逋庶为麦秋缓,酒价定随人意饶。

欲落枣花蚕断茧,半黄梅子稻移苗。

书生不惯征徭苦,牢落僧房不自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和州得旨移粟宣城舟中和何希渊韵

辙鱼应怪决江流,千里重为叠嶂游。

颇惯黑甜相对美,可无赤糙为宽忧。

干戈在眼心还折,勋业何时鬓早秋。

已办卖刀归买犊,不妨多种白江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和巩兴宗题回峰寺赠明山主

江共烟云远,山连薮泽长。

日从三伏烈,风借九秋凉。

休作桃花观,聊同柏子香。

相逢无一事,不必下禅床。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和江和仲

把读新诗忆旧家,深村羸犊短辕车。

年丰野老常携酒,客至幽禽自唤茶。

乱后所存惟五柳,老来无意约山花。

相逢何必曾相识,乘兴时来过此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