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送别》由明代诗人黄骐所作,情感深沉,描绘了送别时的离愁别绪。
首联“为客偏怜客,逢君又送君”,开篇即点明了送别的主题,诗人以“客”自比,表达了对远方旅人的深切同情和关怀,同时也预示了即将面临的离别。接着,“逢君又送君”则进一步强调了送别的频繁,加深了离愁的氛围。
颔联“如何在行役,常是惜离群”,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于行役生涯中频繁离别的无奈与不舍。行役,即远行在外,奔波劳碌的生活状态,此处暗含了诗人对漂泊生活的感慨以及对相聚时光的珍惜。
颈联“渺渺江头树,悠悠垄上云”,通过景物描写,营造了一种广阔而悠远的意境。渺渺的江边树木与悠悠飘荡的田野云朵,既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也是对离别情境的象征。树木的渺茫与云朵的悠然,仿佛在诉说着离别后的孤独与思念。
尾联“物情将别意,相与两氤氲”,收束全诗,深化了主题。这里的“物情”不仅指自然界的事物,也包含了人的情感。诗人认为,无论是自然界的树木、云朵,还是人的情感,都在表达着离别的哀愁与思念。最后两句“相与两氤氲”,形象地描绘了离别情绪弥漫于天地之间,既是对前文景物描写的呼应,也是对全诗情感的升华。
整体而言,《送别》一诗通过对送别场景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离别之苦的深切感受,以及对友情、亲情的珍视。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具有较强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