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杂咏三首(其二)

帝城高接太微垣,龙虎蟠回势欲鶱。

关镇居庸当北面,河流沧海抱中原。

葡萄翠色来安邑,騄駬花鬃出大宛。

正是金舆巡幸后,九重无事只临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帝都燕京的壮丽景象与历史底蕴。首句“帝城高接太微垣,龙虎蟠回势欲鶱”以夸张的手法,将京城比作连接天际的宏伟建筑,龙虎环绕,气势磅礴,仿佛要腾空而起,展现出京城的雄伟与威严。

接着,“关镇居庸当北面,河流沧海抱中原”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燕京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居庸关作为北方的重要关隘,守护着京城的安全;而辽阔的河流与大海则环绕着中原大地,赋予了燕京独特的地理优势与壮丽景观。

“葡萄翠色来安邑,騄駬花鬃出大宛”两句,则通过葡萄与骏马的意象,展现了燕京的物产丰富与文化繁荣。安邑是古代著名的葡萄产地,大宛则是骏马的故乡,这两处特产的提及,不仅增添了诗歌的地域特色,也暗示了燕京作为繁华都市的经济与文化的繁荣。

最后,“正是金舆巡幸后,九重无事只临轩”两句,以金舆巡幸的场景作为背景,表达了在皇帝巡视之后,京城恢复平静,君主仅在宫殿中处理政务的情景。这一细节不仅体现了帝王的行踪与权力,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政治秩序与生活状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燕京作为帝都的壮丽景色、独特地理位置、丰富的物产与文化,以及君主治理下的宁静与秩序,是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

收录诗词(16)

陈学洙(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燕京杂咏三首(其三)

一从丹诏下明光,封事朝朝献未央。

圣世保衡商左相,金门待诏汉东方。

碧鸡久说通邛僰,白雉初闻贡越裳。

自此万方归有道,扶馀海外不称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与缪天自夜话

牢落萧斋病后身,灯前款款话相亲。

寒喧世态吾偏拙,贫贱交情尔最真。

纵酒莫辞今夜月,悲秋俱是异乡人。

明朝便作河梁别,天末凉风起白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茉莉

玉骨冰肌耐暑天,移根远自过江船。

山塘日日花成市,园客家家雪满田。

新浴最宜纤手摘,半开偏得美人怜。

银床梦醒香何处,只在钗横髻亸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哭外舅刘西翰先生二首(其一)

西台恸哭血沾巾,百结麻衣剩一身。

地北天朝抛骨肉,魂来梦往傍君亲。

孔融收系无完卵,张俭流亡少故人。

支遁峰前聊寄迹,此生长作宋遗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