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名为《邯郸丛台》,是宋代诗人李之仪所作。诗中描绘了邯郸丛台的景象,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引出对历史往事的感慨。
首句“禾黍离离露一丘”,以“禾黍”象征着往昔的繁荣与丰收,而“离离露一丘”则描绘了如今荒凉的景象,露水在一片空旷的丘地上显得格外孤寂。接着,“淡烟轻霭夕阳秋”一句,通过淡烟、轻霭和夕阳的描绘,营造了一种凄清的氛围,将读者带入一个时间流逝、物是人非的意境之中。
“微基西枕邯山尽,往事东随漳水流。”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邯山与漳水,既是地理上的存在,也是历史的见证。诗人通过“微基”、“西枕”、“东随”的描述,暗示了历史的变迁与时间的流逝,往事如流水般逝去,无法挽留。
“御辇金车何处去,闲花野草几时休。”这两句将笔触转向了更深层次的历史反思。御辇金车代表了权力与辉煌,它们的去向不明,象征着历史的无常与命运的不可预测。而“闲花野草”则代表着自然界的永恒,与人类的兴衰形成对比,引发人们对生命意义和历史价值的思考。
最后,“可怜全赵繁华地,留作行人万古愁。”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对邯郸丛台这一昔日繁华之地如今荒凉景象的惋惜之情,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深深感慨。这不仅是对邯郸丛台的哀叹,也是对整个人类历史长河中无数繁华与衰败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