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君俞四首(其一)

文章老去岂能神,犹有残膏占旧名。

赋就贾生空自感,诗成侯喜近闻声。

拾尘已信非尝饭,撒豆终知不是兵。

多谢嘉篇慰岑寂,便思约伴问归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之仪所作的《次韵君俞四首》之一。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文学创作的深刻思考与感慨。

首联“文章老去岂能神,犹有残膏占旧名”,诗人感叹随着年龄的增长,文笔或许不再如年轻时那般神采飞扬,但依然能在旧有的名声中占据一席之地。这里运用了“残膏”这一形象化的比喻,既指文笔的衰减,也暗示了诗人对过往成就的珍惜与怀念。

颔联“赋就贾生空自感,诗成侯喜近闻声”,通过引用贾谊和侯喜的故事,进一步阐述了创作中的孤独与共鸣。贾谊的赋作虽深感个人命运的无奈,却未能得到广泛认可;而侯喜的诗作虽能引起邻人的注意,却未必能真正触动人心。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对创作价值与社会反响之间关系的思考。

颈联“拾尘已信非尝饭,撒豆终知不是兵”,以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来比喻,拾起的灰尘并非可充饥的食物,撒出的豆子也不是作战的武器。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观察与感悟,也暗含了对文学创作中虚构与现实界限的探讨。

尾联“多谢嘉篇慰岑寂,便思约伴问归程”,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佳作的感激之情,这些作品在寂静中给予他心灵的慰藉,同时也激发了他与朋友一同探索归途的愿望。这句诗体现了诗人的人际交往与内心世界的双重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文学创作、个人情感以及生活哲理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视角和人文情怀。

收录诗词(837)

李之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汉族。哲宗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后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后遇赦复官,晚年卜居当涂。著有《姑溪词》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题跋》二卷

  • 字:端叔
  • 籍贯:沧州无棣(庆云县)
  • 生卒年:1038~1117

相关古诗词

次韵君俞四首(其二)

合浦圆光降下胎,豫章千尺本天材。

未能海运参抟翼,聊复舟行共覆杯。

白发情怀虽草莽,青春消息自条枚。

何妨接武穷幽致,莫待风光却见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次韵君俞四首(其三)

语解惊人固有神,始知无不是虚名。

方观去接天边翼,何事犹谐爨下声。

齐晋近能通歃血,江黄讵敢议鏖兵。

老来肺腑都荆棘,顿欲薅锄不计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次韵君俞四首(其四)

熊掌如何得豹胎,弃常嗜异信难材。

端能不学邯郸步,正可同尝沆瀣杯。

有意良图休我老,他年吉卜伫君枚。

云间日下容相契,且置燃萁特地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堤上閒步二首(其一)

风旌江木信漂浮,散策腾腾亦谬悠。

未必萦回能擢胜,却疑平远解供愁。

年衰易感难留日,机尽应无不下鸥。

渡口舟横晚潮急,一番佳意忆苏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