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唐花

密幄遮风,低棚炙日,看花先为花忙。

何处春生,家家小坞深藏。

千枝一昔争红紫,漫相催、羯鼓三郎。

护珍丛、猩染围屏,鹦语文窗。

朝来开到沈酣处,也香沾茵席,艳压钗梁。

剪彩黏绒,红闺著意评量。

番风廿四寻常过,笑空花、谁是真芳。

让寒梅、绿萼新苞,翠羽低翔。

形式:

鉴赏

这首《高阳台·唐花》由清代末年到近现代初的金兆蕃所作,描绘了唐花(即牡丹)在春风中的盛放景象,充满了细腻的情感与生动的描绘。

“密幄遮风,低棚炙日”,以“密幄”和“低棚”形象地描绘了牡丹生长的环境,既遮挡了风雨,又沐浴着阳光,营造出一种既保护又滋养的氛围。“看花先为花忙”,表达了对牡丹的特别关注与喜爱,仿佛在忙碌中寻找着花的踪迹,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

“何处春生,家家小坞深藏”,将春天的生机勃勃与家家户户的小院紧密相连,暗示了春天的到来不仅在自然界的显现,更在人们的心中萌发。“千枝一昔争红紫,漫相催、羯鼓三郎”,生动地描绘了牡丹竞相开放的场景,如同羯鼓声催促着花朵的绽放,展现出一种热烈而充满活力的景象。

“护珍丛、猩染围屏,鹦语文窗”,通过“猩染围屏”和“鹦语文窗”的细节描写,进一步渲染了牡丹花盛开时的华美与雅致,仿佛整个空间都被花的香气和色彩所包围,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朝来开到沈酣处,也香沾茵席,艳压钗梁”,描述了早晨牡丹花开得最为茂盛之时,其香气弥漫,甚至沾染了茵席,艳丽的花朵压过了钗梁,展现了牡丹花的浓郁香气与夺目美丽。

“剪彩黏绒,红闺著意评量”,通过“剪彩黏绒”的动作,表现了女子们精心打扮,细致地欣赏牡丹,体现了人们对美的追求与品味。

“番风廿四寻常过,笑空花、谁是真芳”,在二十四番风的吹拂下,牡丹花依旧绽放,似乎在笑谈中揭示了真正的芳香并非外在的繁华,而是内在的品质与精神。

“让寒梅、绿萼新苞,翠羽低翔”,最后以寒梅、绿萼和翠羽的对比,表达了对牡丹花的赞美与敬意,同时也暗示了不同季节、不同花卉之间的和谐共生,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永恒追求。

整首词通过对牡丹花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其美丽的外表,更蕴含了对生命、自然与美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收录诗词(133)

金兆蕃(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惜黄花慢.闰盦敩白石咏梅赋忆菊词,伏庐作画,为题卷尾

唳鹤惊霜。正夜阑梦醒,还结愁肠。

故园篱下,那时醉后,花忺瘦影,人惜寒香。

懒闻佳节登高近,暮帘卷、烟柳斜阳。恨正长。

泥人诉说,花外沧桑。愁心幻堕苍茫。

尽坠欢缀取,晓圃分将。

槁枝平剪,陈根浅压,凭酬倦旅,孤对幽芳。

感秋重敩泉明语,旧游地、遮莫凄凉。径未荒。

为花试釂瑶觞。

形式:

绛都春.分咏京师词人第宅,得洪稚存卷施行阁

仙猿化后。问门柳径菊,巢痕依旧。

望雨放歌,看月携尊重搔首。珠三剑七消沈久。

但光气、分明牛斗。注经笺史。丛残蠹屑,剩芬存否。

清昼。三天退食,据梧正惓惓,冰怀霜候。

梦断绛纱,泪染青袍嗟双负。红心根薄春阴厚。

待归去、云溪相守。旧时门巷幽寻,更谁酹酒。

形式:

绛都春.古藤书屋,和龙伯

覆庐运气。去天定几尺,红墙影里。

巷口树阴,户外辚声双扉启。谈诗直到冰轮起。

劝加饭、殷勤兼味。暂移家具,为花住也,梦寻乡里。

归矣。拿舟戴笠,赐书过万卷,柴门重理。

虺蔓倚风,蝶蕊堆霞前尘记。垞南垞北千竿翠。

念京洛、故应无此。只今谁问藤阴,更拈剩紫。

形式:

绛都春.渌水亭,和闰枝

乌衣梦醒。送春似过翼,园林幽夐。

地近绛霄,才称黄门声华盛。无端环玦寒宵迥。

正孤坐、推敲难定。怪他心迹,春光最好,怎教凄哽。

消凝。簪花帽侧,待谁为绾住,云晨烟暝。

塞雁乍还,仙骥将迎缑山顶。至今泉水清于镜。

倘留得、青衫瘦影。翠微定是无情,对人意冷。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