峬山看梅过曾文表墓

一路尽氤氲,看花倍忆君。

白杨知己泪,宿草故人坟。

树影含残照,猿声哭暮云。

凄凉身后事,地下可能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徐熥所作的《峬山看梅过曾文表墓》。诗中描绘了诗人于峬山赏梅之际,偶遇曾文表之墓,引发了对故人的深深怀念与感慨。

首句“一路尽氤氲”,描绘了诗人行走在山间小路时,四周弥漫着雾气朦胧的景象,营造了一种幽静而略带神秘的氛围。接着,“看花倍忆君”一句,直接点明了诗人因眼前的梅花而想起了已故的朋友,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之情。

“白杨知己泪,宿草故人坟”两句,运用了象征手法,以白杨树和宿草来比喻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对逝去友人的哀思。白杨树常被用来象征忠诚和友谊,而宿草则代表了墓地,暗示了朋友的离世。这两句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树影含残照,猿声哭暮云”描绘了黄昏时分,树影与夕阳相映成趣,而远处传来的猿啼声仿佛在为逝者哀悼,增添了诗的悲凉气氛。这一联通过视觉和听觉的结合,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内心的哀伤与怀念。

最后,“凄凉身后事,地下可能闻”表达了诗人对逝者身后之事的感慨,以及对逝者是否能感知到自己思念的疑问。这种对生死、对逝者能否感知人间情感的思考,体现了诗人深沉的人生哲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友情、生死等主题的深刻探讨,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收录诗词(1649)

徐熥(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杨太学之金陵

劳歌动别筵,酒散各云天。

折柳当春暮,看花正少年。

莺声孤店月,草色六朝烟。

无限怀人意,金陵何处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故黎平太守袁公挽歌(其一)

永别城中路,新成郭外坟。

旐题前太守,书失右将军。

广柳驱残月,甘棠翳暮云。

应知千载后,不朽是遗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故黎平太守袁公挽歌(其二)

谁知五马客,竟作九原人。

出郭有魂气,还家惟影神。

墓中难待晓,地下不行春。

斯世无同调,悲歌泪满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故黎平太守袁公挽歌(其三)

白马出关门,愁闻鼓吹喧。

山灵收正气,月色引归魂。

贵至二千石,书馀几万言。

翩翩丹旐过,犹讶转朱轓。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