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藏叟

版扉常半掩,人静少经过。

禅思夜来得,吟情秋后多。

月高幡影直,风定磬声和。

何日同携手,云山访薜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翻译

门常常半开着,因为人少来往,显得静寂。
夜晚的禅思在心中积累,秋天的诗情更加浓厚。
月亮升高,经幡的影子笔直,微风停歇,磬声和谐悠扬。
何时能一同携手,去拜访云雾缭绕的山中薜荔和女萝。

注释

版扉:书斋或房屋的门。
常:常常。
半掩:半开着。
人静:人少,安静。
过:来往。
禅思:佛教中的冥想思考。
夜来得:在夜晚积累。
吟情:作诗的情感。
秋后多:秋天之后更多。
月高:月亮升高。
幡影:经幡的影子。
直:笔直。
风定:微风停止。
磬声:寺庙中的敲击磐石的声音。
和:和谐。
何日:何时。
同携手:一同携手同行。
云山:云雾缭绕的山。
访:拜访。
薜萝:薜荔和女萝,古代常用来象征隐士的居所。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胡仲弓所作的《寄藏叟》。诗中描绘了一幅宁静清幽的画面,体现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藏叟的深深思念。首句“版扉常半掩”,写出了藏叟居所的简朴与宁静,门常常半掩,透露出主人的随意与淡泊。接着,“人静少经过”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寂静,来访者稀少,更显其清寂。

“禅思夜来得”暗示了藏叟可能过着禅修的生活,夜晚的静思让他心境更为澄明。而“吟情秋后多”则借秋天的景色抒发诗人的诗兴,秋天的萧瑟与诗人的情感相映成趣。后两句“月高幡影直,风定磬声和”描绘了月光下幡影挺直,风停时寺庙钟磬声和谐的画面,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禅意氛围。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与藏叟一同游历山水、归隐自然的愿望:“何日同携手,云山访薜萝。”这不仅是对友情的期待,也是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体现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深深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简洁的笔触,通过描绘藏叟的居所和生活状态,展现了诗人对禅意生活的追求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收录诗词(659)

胡仲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崇福寺次枯崖韵

觉城向东际,寺在古松湾。

流水意俱远,白云僧共閒。

新吟呈绣佛,旧梦绕囊山。

勘破赵州话,犹疑隔一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得阙越州冷掾

寒毡才入手,便动帝乡心。

千古兰亭在,三年芹水深。

文排昆体作,诗对越人吟。

自得高山趣,何当遇赏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晚眺(其一)

数点寒鸦过别村,晚来秋色眼中分。

木从阙处留残照,山欲昏时杂乱云。

两岸草深虫语话,一汀沙白鸟耕耘。

林间僧舍知何处,回首钟声远近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晚眺(其二)

几度徘徊对暮天,怀人珍重寄诗篇。

古今上下几千首,天地中间八九椽。

唤醒吟魂归浊酒,移将杰句上华颠。

南来诸老凋零尽,回首斜阳倍黯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