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流

习习凉飔起素波,临流解带小婆娑。

秋光已共芦花老,夜雨那胜落叶多。

不觉儒酸同纠缠,极知妄想尽销磨。

笈中班史犹堪质,肯作商声宁戚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翻译

微风吹过平静的水面,我解开衣带在河边轻盈地漫步。
秋天的景色与芦花一同衰老,夜晚的雨怎能比落叶更多。
不知不觉间,书生的酸楚和幻想都被消磨殆尽。
箱中的史书仍有其价值,我宁愿写成商朝的歌曲,也不愿唱那忧国忧民的歌。

注释

习习:微风轻轻。
凉飔:凉风。
素波:平静的水面。
临流:面对流水。
解带:解开衣带。
小婆娑:轻盈地漫步。
秋光:秋天的景色。
芦花:芦苇花。
老:衰老。
夜雨:夜晚的雨。
那胜:怎能比得上。
落叶多:落叶更多。
不觉:不知不觉。
儒酸:书生的酸楚。
纠缠:困扰。
极知:深知。
妄想:幻想。
销磨:消磨殆尽。
笈:箱子。
班史:史书。
犹堪:仍然可以。
质:有价值。
肯:宁愿。
作:写成。
商声:商朝的诗歌风格。
宁戚歌:忧国忧民的歌曲。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和诗人的心境。首句“习习凉飔起素波”以微风吹动水面的清凉意象开篇,暗示季节转换,凉意渐浓。"临流解带小婆娑"则通过诗人解带的动作,表现出他面对流水时的闲适与自在。

接下来,“秋光已共芦花老”进一步渲染秋色,芦花白头,象征着时光流逝,岁月如梭。"夜雨那胜落叶多"则通过比较夜雨与落叶,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的感慨,认为落叶更能体现秋天的凄美。

诗人接着转向内心世界:“不觉儒酸同纠缠,极知妄想尽销磨。”他意识到自己的书生气和理想主义在现实面前逐渐消解,但并未因此沮丧,反而有一种看透世事后的释然。

最后两句“笈中班史犹堪质,肯作商声宁戚歌”,诗人表示虽然身处困境,但仍珍视学问,不愿沉溺于世俗的忧虑之中,宁愿像《商颂》中的宁戚那样,保持一份高洁的情操和坚韧的精神。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景抒情,寓哲理于自然景象之中,展现了诗人面对生活变迁的淡然与坚韧。

收录诗词(96)

罗与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玉梁道中杂咏(其四)

峭壁围莽苍,荒蹊人削迹。

时闻芦苇丛,野鸟话岑寂。

浮生虽有涯,幽讨当无极。

御风独长啸,此心谢鞿絷。

形式: 古风

玉梁道中杂咏(其三)

片石能邀人,憩此两足趼。

忽逢黄冠师,对语白云巘。

眼中景物饶,恨我蓬荜远。

踌躇不忍去,泉石倘可剪。

形式: 古风

玉梁道中杂咏(其九)

濛鸿玉梁境,缥缈云霞仙。

月坛白云洞,遗址空依然。

千年唯乱石,蹲踞秋山烟。

徘徊莫可觅,酌尽丹井泉。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玉梁道中杂咏(其八)

乾坤扫阴霾,晴色敞幽谷。

山川荐秋容,奇秀若可椟。

千岩寄一筇,万里付双目。

行行翠烟中,日与清景逐。

形式: 古风 押[屋]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