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宋故宫

松岭行宫倚夕曛,繁华丞相太平君。

江南喜有文侯命,河北愁无灵武军。

翠阁迥临千涧月,珠帘齐捲万山云。

笙歌如海春风里,五国城头可得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的是诗人沈周游历松岭行宫时的所见所感。首句“松岭行宫倚夕曛”以夕阳映照下的行宫为背景,展现出一种静谧而略带苍凉的氛围。次句“繁华丞相太平君”暗指昔日的权臣与太平盛世,流露出对历史遗迹的感慨。

第三句“江南喜有文侯命”,“文侯”借指贤明的统治者,表达了诗人对于江南地区仍有贤能之士治理的欣慰。然而,“河北愁无灵武军”则暗示了北方局势的动荡,令人忧虑。“灵武军”可能指的是边关守军,缺乏军事力量让人担忧。

接下来的“翠阁迥临千涧月,珠帘齐捲万山云”两句,通过描绘行宫的高阁和周围的自然景色,进一步渲染出壮丽而寂寥的意境。夜晚的月光洒在千涧之上,行宫的珠帘随风卷起,仿佛将万山之云揽入怀中,画面生动而深远。

最后一句“笙歌如海春风里,五国城头可得闻”以音乐比喻欢歌笑语,如同春风吹过海面般浩渺,但诗人却问及这歌声能否飘到遥远的五国城头,暗示了对宫廷欢乐背后的边疆战事的关注和忧虑。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行宫为载体,通过对比江南的安宁与河北的不安,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定的期盼以及对边防形势的隐忧,寓言深刻,情感深沉。

收录诗词(1057)

沈周(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白石翁、玉田生、有居竹居主人等。汉族。生於明宣德二年,卒於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三岁。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 字:启南
  • 号:石田
  • 籍贯:长洲(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427~1509

相关古诗词

汎月辞

川之迥兮澹无风,月初出兮露横空。

汎楼船兮川上弄,明月兮川中鼓兰。

桨兮扬彼素波光,出没兮复见星河。

清歌激兮觞屡进,夜未央兮欢乐多。

欢乐多兮百忧释,百忧释兮除疢疾。

除疢疾兮安吾亲,忘岁年兮游无极。

形式: 古风

七月望奉老母汎舟玩月

沙溆生凉璧月秋,老亲看月子操舟。

虽无王守观灯乐,也类潘郎禊祀游。

风动高荷闻露注,星明疏竹乱萤流。

酒波汎汎清光里,但愿年年照白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中秋感怀

去岁中秋月,吾亲正在堂。

今年亲不见,此月若无光。

泪眼浑迷雾,衰毛半染霜。

东家共清夜,依旧有华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除夕歌示子侄

去之岁,来之年,一迎一送灯火边。

迎新送旧大家事,觉与老者偏无缘。

黄鸡未号霜满天,一心百感惟愀然。

小儿自喜时节至,催理靴服誇新鲜。

固知老者已异趣,青春似因儿女妍。

青春悬老不多地,白发红颜俱眼前。

去之岁,来之年,譬如传马相络绎,又如车轮相回旋。

谁从个里饶不死,咽气苦苦脩神仙。

我于所去已五十,其来百岁亦倘焉。

使我五十不为天,使我百岁不为延。

尚有大而去者与来者,在我先后计万不计千。

其间豪杰梦幻耳,冥冥漠漠真堪怜。

惟有青竹数行墨,待来追去各可传。

劝儿必读床头编,莫惜买读吾无钱。

男儿所立须及早,老夫代尔耕春田。

形式: 古风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