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归来园追想主人高风恨不及见因赋二诗(其二)

几年奔走困尘埃,愧仰高风得得来。

乔木参天应手种,好花夹路为谁开。

芳辰不惜终朝醉,晚色何堪恶雨催。

极目青林无限意,归鞍欲去更徘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蔡戡在归来园中游览时的所见所感,通过对园中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园主高尚品德的追忆与敬仰之情。

首联“几年奔走困尘埃,愧仰高风得得来”,诗人以自谦之语开始,描述自己多年在外奔波,身心俱疲,如今得以来到归来园,心中充满了对园主高尚品格的敬仰和愧疚之情。这里的“高风”既指园主的高尚品德,也暗含了诗人对自己未能达到如此境界的自责。

颔联“乔木参天应手种,好花夹路为谁开”,诗人通过描写归来园中的自然景观,展现了园主的匠心独运和对生活的热爱。高耸入云的树木仿佛是园主亲手种植,而路边盛开的花朵则似乎在为过往的客人绽放,表达出园主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客人的热情款待。

颈联“芳辰不惜终朝醉,晚色何堪恶雨催”,诗人在这里运用对比手法,一方面赞美了园中美好的时光和景色,让人流连忘返;另一方面又感叹时光易逝,美好的事物往往难以持久,尤其是面对恶劣天气的侵袭,更是让人心生遗憾。

尾联“极目青林无限意,归鞍欲去更徘徊”,诗人站在归来园中,放眼望去,满眼都是郁郁葱葱的树林,心中充满了对园主的怀念和对美好时光的不舍。尽管他已准备离开,但心中却充满了犹豫和留恋,不愿就此离去。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归来园中景物的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对园主高尚品德的追忆与敬仰,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留恋。

收录诗词(255)

蔡戡(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官吏。蔡襄五世孙,蔡伸嫡孙。始居武进,初以荫补溧阳尉,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进士,累官宝谟阁直学士。七年,召试馆职授秘书省正字。八年,知江阴军。历广东、京西转运刮宫,广东、湖南提刑。淳熙十年(1183)由湖广总领徙建康府总领,寻徙淮西总领。光宗绍熙元年(1190)为浙东提刑,召除中书门下检正诸房公事。五年,兼知临安府,再任湖广总领。宁宗庆元二年(1196)知隆兴府。嘉泰元年(1201)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勤政爱民,赢得清声。生性洒脱,不肯与权奸为伍。韩侂胄掌权后,便告老还乡。才华出众,著作甚丰

  • 字:定夫
  • 籍贯:福建仙游
  • 生卒年:1141—1182

相关古诗词

有感(其一)

宦涂欲海久沉冥,自念虚为一世人。

不向精微穷性理,多于蹇浅敝精神。

休论今古无穷事,且乞江湖自在身。

富贵功名付儿辈,一丘一壑任吾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有感(其二)

仕路驱驰老不堪,自怜踪迹遍东南。

人间失意常八九,海内同心无二三。

蝴蝶梦中心自适,蜗牛角上战方酣。

要知世事皆虚幻,且向禅林更饱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

有感(其三)

老来触目总堪悲,点检尊前事已非。

方叹娇娆随月落,何堪樊素与春归。

梨花著雨还空委,柳絮因风只欲飞。

唯有庭前柏子树,岁寒相对两依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有感(其四)

蚤岁登瀛浪自期,一为俗吏困驱驰。

平生不得文章力,老去宁求世俗知。

到底粗官是男子,从渠了事笑痴儿。

全家饱暖还知否,欲报君恩力已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