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其三)

老来触目总堪悲,点检尊前事已非。

方叹娇娆随月落,何堪樊素与春归。

梨花著雨还空委,柳絮因风只欲飞。

唯有庭前柏子树,岁寒相对两依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蔡戡所作的《有感(其三)》。诗中通过触目所见之景,抒发了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

首句“老来触目总堪悲”,开篇即道出诗人年老体衰,面对世间万物,心中满是悲凉。接着“点检尊前事已非”一句,点明了诗人酒桌前回忆往事,却发现一切都不复往昔,流露出一种深深的失落感。

“方叹娇娆随月落,何堪樊素与春归。”这两句运用了拟人手法,将“娇娆”和“樊素”视为美好事物的象征,感叹它们如同月亮般短暂易逝,春天也终将离去,表达了对美好时光消逝的无奈与惋惜。

“梨花著雨还空委,柳絮因风只欲飞。”进一步描绘了自然界的景象,梨花在雨中凋零,柳絮随风飘散,形象地比喻了生命的脆弱与无常,以及美好事物的易逝。

最后,“唯有庭前柏子树,岁寒相对两依依。”以柏子树的坚韧不拔,象征着诗人内心深处的坚持与希望,即使在岁月的磨砺下,仍能保持自我,与外界形成一种和谐而坚定的关系。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深刻反映了诗人对生命、时间、人事变迁的思考与感悟,展现了宋诗中常见的哲理性和抒情性相结合的特点。

收录诗词(255)

蔡戡(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官吏。蔡襄五世孙,蔡伸嫡孙。始居武进,初以荫补溧阳尉,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进士,累官宝谟阁直学士。七年,召试馆职授秘书省正字。八年,知江阴军。历广东、京西转运刮宫,广东、湖南提刑。淳熙十年(1183)由湖广总领徙建康府总领,寻徙淮西总领。光宗绍熙元年(1190)为浙东提刑,召除中书门下检正诸房公事。五年,兼知临安府,再任湖广总领。宁宗庆元二年(1196)知隆兴府。嘉泰元年(1201)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勤政爱民,赢得清声。生性洒脱,不肯与权奸为伍。韩侂胄掌权后,便告老还乡。才华出众,著作甚丰

  • 字:定夫
  • 籍贯:福建仙游
  • 生卒年:1141—1182

相关古诗词

有感(其四)

蚤岁登瀛浪自期,一为俗吏困驱驰。

平生不得文章力,老去宁求世俗知。

到底粗官是男子,从渠了事笑痴儿。

全家饱暖还知否,欲报君恩力已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有感(其五)

我本湖山一老僧,业缘未断尚贪荣。

重来且了前生债,死去宁须后世名。

已绝尘嗔心不竞,那堪衰老病相萦。

散花天女今何用,为问维摩作么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有感(其六)

百年光景急如梭,揽镜登楼奈若何。

岁月不堪供把玩,亲朋已觉渐消磨。

功名自是身心懒,忧惧端由患难多。

富贵傥来非我有,恍如一枕梦南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自咏(其一)

自怜衰病力难胜,岂不怀归畏友朋。

随牒偶来真漫士,打包即去类孤僧。

头颅种种何劳问,面目棱棱自取憎。

赖有一廛今可老,不妨饮水曲吾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