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张伯端的作品,名为《西江月·十二首(其一)》。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融合了佛学思想和个人修行感悟的诗句。
诗中“妄想不须强灭,真如何必希求”表达了一种对待世间幻象和追寻真理的态度,主张既不过分压制心中的妄念,也要积极探索生命的真谛。“本源自性佛齐修”则是说个人内在的本质与佛的修行是相通的,强调通过个人的内省和修炼可以达到佛的境界。
“迷悟岂拘先后,悟则刹那成佛”这一句,则展示了对时间观念的超越,即是否悟到真理并不受制于时间的长短,一旦悟到即可瞬间达到成佛的境界。反之,“迷则万劫沦流”则是说如果一直处于迷惑状态,可能会陷入无尽的苦难之中。
最后,“若能一念契真修,灭尽恒沙罪垢”表达了通过一念之转即可触及真理,并以此来清除心灵深处积累的业障和污垢。这里的“一念”强调的是内在顿悟的重要性,而“恒沙罪垢”则象征着无尽的烦恼和过失。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迷与悟、真理与幻象,探讨了个人如何通过内省与修行达到心灵的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