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天晓角(其四)

为花问月。谁把金瑰屑。

犹有残英剩蕊,秋向老、香逾冽。且莫都攀折。

有个人愁绝。纵使姮娥念旧,星星鬓、如何说。

形式: 词牌: 霜天晓角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吴潜的《霜天晓角》之一,展现了诗人对逝去时光和美好事物的留恋之情。诗中的“为花问月”表达了一种哀伤的情绪,似乎在询问那已经凋零的花朵与消逝的月亮,它们曾经共同见证了多少美好的瞬间。而“谁把金瑰屑”则是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问和怀念,其中“金瑰屑”象征着那些珍贵而细小的记忆。

接着,“犹有残英剩蕊,秋向老、香逾冽”写出了即便是在秋天,花朵虽然凋零,但依然留有一丝余香,这种对过往美好不舍的情感深植于诗人的心中。诗人呼吁“且莫都攀折”,似乎在请求时间不要继续流逝,让这些美好的瞬间得以延续。

最后,“有个人愁绝”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尽的忧伤,而“纵使姮娥念旧,星星鬓、如何说”则是将自己的情感与月宫中的嫦娥相比,嫦娥虽然也怀念过往,但即便如此,诗人心中的愁绪又该如何表达呢?

整首诗通过对花和月的寄托,表现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流逝不再的深深哀伤,以及面对时间无情流转时个人内心的孤寂与无奈。

收录诗词(514)

吴潜(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 号:履斋
  • 籍贯:宣州宁国(今属安徽)
  • 生卒年:1195—1262

相关古诗词

霜天晓角(其九)再和

举杯吸月。一洗烦襟热。

想见摩诃池上,星斗转、挂银阙。金吾传漏铁。

此时滋味别。阶砌寒蛩声细,携手处、人如雪。

形式: 词牌: 霜天晓角

霜天晓角(其八)己未五月九日,老香堂送监簿侄归,和自昭韵

秋凉佳月。扫尽轻衫热。

便欲乘风归去,冰玉界、琼林阙。不须持寸铁。

孤吟风措别。且唱东坡水调,清露下、满襟雪。

形式: 词牌: 霜天晓角

霜天晓角

云收雾辟。万里天空碧。

舟过蛾眉亭下,景似旧、人非昔。年事如梭掷。

世事如棋弈。抚掌扣舷一笑,今古恨、问谁得。

形式: 词牌: 霜天晓角

霜天晓角(其六)

小山幽彻。遍地堆香雪。

只恐今宵入梦,梦到处、魂孤绝。八公头已雪。

淮南分半席。莫道淹留何事,且长啸、对佳月。

形式: 词牌: 霜天晓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