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题为《谒卫源祠》。诗中描绘了皇帝亲临苏门山下的卫源祠祭拜的情景,通过对祠堂周围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对先贤的敬仰之情以及对自然之美的赞叹。
首句“驻跸苏门下”,点明了地点,皇帝在此停留,显示出对卫源祠的重视。接着“躬瞻清卫源”,描述了皇帝亲自瞻仰卫源的景象,体现了对先贤的恭敬与缅怀。
“地灵神以妥,派远物蒙恩”两句,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土地的灵气与神灵的庇佑相结合,表达了对卫源之地的神圣感和对先贤的感激之情。通过“百颗珠呈琲,一泓月贮痕”这两句,诗人以珠光与月影的比喻,生动描绘了卫源祠周边环境的美丽与宁静,同时也寓意着先贤的智慧与美德如同明珠一般珍贵,如同月光般照耀人心。
“流淇润桑土,利泽永中原”则进一步阐述了卫源之水对于土地的滋养作用,象征着先贤的恩泽惠及广大中原地区,表达了对先贤功绩的颂扬和对后世子孙的期许。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乾隆皇帝对历史文化的尊重与敬畏,也蕴含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先贤贡献的赞美,是一首充满深意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