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和议成志感》是清代诗人黄遵宪所作,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反思,表达了对国家危难时刻的深沉感慨与对时局的忧虑。
首联“天乎叔带召戎来,举国倾危九庙哀”以感叹的语气开篇,描述了外敌入侵导致国家动荡不安,庙堂之上的哀伤之情弥漫全国。这里运用了“叔带”这一历史典故,象征着国家在面对外来威胁时的无奈与悲哀。
颔联“拳勇竟遭王室乱,首谋尚纵贼人魁”揭示了内忧外患的根源在于朝廷内部的混乱与腐败。拳勇之人虽有抵御外敌的决心,却因王室内部的纷争而无力回天,首谋者放纵罪魁祸首,加剧了国家的危机。
颈联“失民更为丛驱爵,毕世难偿债筑台”进一步阐述了国家陷入困境的原因之一是失去了民心。民众的离心离德使得国家在面对内外压力时更加脆弱,即使付出巨大的代价也无法弥补失去的信任与支持。
尾联“坐视陆沈谁任责?事平敢望救时才”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在国家面临沉沦之时,谁来承担责任?即便事态平息,又如何期待能出现拯救时局的英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历史事件的反思,深刻地揭示了国家在面对内外交困时的复杂局面,以及人民与政府之间的关系。黄遵宪以敏锐的洞察力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对时局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