饯郑宗丞

烟霭晚将合,湖山景致嘉。

谁为千里别,客负一年花。

心事违春事,年华上鬓华。

扁舟何日发,回首水云赊。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翻译

夜晚的烟雾即将散去,湖光山色显得格外美丽。
是谁在千里之外作别,旅人辜负了这一年的春花烂漫。
心中的忧虑与春天的美景相违背,岁月匆匆,白发爬上双鬓。
何时能乘着小船出发,回望身后,水天相连,遥远无际。

注释

烟霭:傍晚的雾气。
合:消散。
湖山:湖光山色。
景致:景色。
嘉:美好。
谁为:是谁。
千里别:千里之遥的离别。
客:旅人。
负:辜负。
一年花:一年的春花。
心事:内心的情感或忧虑。
违:违背。
春事:春天的景色或生机。
年华:岁月。
鬓华:鬓角的白发。
扁舟:小船。
何日:何时。
发:出发。
回首:回头。
水云赊:水天相接,遥远。

鉴赏

这是一首表达游子怀念家乡、对友人思念之情的诗句。诗人以“烟霭晚将合,湖山景致嘉”描绘出一幅美丽的自然风光画面,接着“谁为千里别,客负一年花”表达了诗人因离别而感慨,外出游子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心事违春事,年华上鬓华"则是抒发了内心的忧伤和对青春易逝的哀叹。

“扁舟何日发,回首水云赊”这两句通过设问的方式,表达了诗人渴望归乡的心情,以及对已经过去的美好时光的留恋。整体上,这段诗充满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个人内心的情感波动,是一首典型的怀乡与友谊的抒情之作。

从艺术表现手法来看,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景物描写与内心情感的交织,以及对比和反复的手法,使得整首诗具有较强的节奏感和韵味。

收录诗词(514)

吴潜(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 号:履斋
  • 籍贯:宣州宁国(今属安徽)
  • 生卒年:1195—1262

相关古诗词

饯赵物斛三首(其三)

精义无穷在邺签,更须于易倍深拈。

阳奇阴偶机难测,往屈来伸理可占。

有谓宣尼夫乃佞,或云仲子乌能廉。

圣贤言行多参考,美疢犹应用石砭。

形式: 古风 押[盐]韵

饯赵物斛三首(其二)

同寅两载意何倾,不是人间儿女情。

嫉恶吾方欠隐忍,锄奸君亦太分明。

是非烈日秋霜劲,利害浮埃抹电轻。

临别一言何所赠,做人须做十分成。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饯赵物斛三首(其一)

九折羊肠路险巇,险巇过了始平夷。

风霜雨露无非教,菌槿椒兰各有时。

退步元来天地阔,扪心自是鬼神知。

莫嫌载月舟如洗,赢得清名满海涯。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秋思一首寄方君遇

西风黄叶堕阶前,秋思撩人已可怜。

身渐衰来非一日,心都懒处是今年。

爱憎毁誉何关我,消息盈虚要识天。

六十四翁凡百足,只祈君相放归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