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放翁社日四首(其一)社日雨

今兹淫春霖,曾不避甲子。

荷锄做秧田,宁欠三寸水。

社戊占丰登,不以此故已。

径起觳觫公,鸣蓑共于耜。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翻译

今年雨水过多,连甲子之数都未曾避开。
扛着锄头在稻田插秧,哪怕多下三寸水也不怕。
祭祀土地神祈求丰收,不会因为这个原因而停止。
急忙起身迎接忙碌的农夫,穿上蓑衣拿起犁耙一起劳作。

注释

今兹:今年。
淫春霖:过多的春雨。
甲子:天干地支中的六十甲子,泛指时间长。
荷锄:扛着锄头。
秧田:插秧的稻田。
宁欠:宁愿多。
社戊:社日,祭祀土地神的日子。
丰登:丰收。
觳觫:形容人因恐惧或寒冷而颤抖。
公:对农民的尊称。
鸣蓑:穿上蓑衣发出声音。
于耜:拿着犁耙。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天农事景象,展现了古人对农业劳动的重视与热爱。诗中“淫春霖”一词,既形容了春雨的丰沛,也暗示了季节的转换和生机的勃发。"曾不避甲子"则表明无论是哪一个时辰,都在积极地进行农事活动,不以时间为阻碍。

“荷锄作秧田,宁欠三寸水”两句,从字面上理解,是说即使田地缺水,也宁愿少种一些,而不是放弃耕种。这里的"宁欠三寸水"强调了农人对土地的珍视和对来年收成的期望。

“社戊占丰登,不以此故已”则表达了一种满足与喜悦之情,社日即古代的节庆之一,可能是指乡村集市或祭祀活动。"不以此故已"意味着农人在享受节庆的同时,也不会因此而懈怠对土地的劳作。

“径起觳觫公,鸣蓑共于耜”两句描绘了农事繁忙的情景,"径起"指的是直接开始工作,而不拖延;"觳觫公"形容农工具的坚固与可靠;"鸣蓑共于耜"则是一种比喻,用鸟儿在田野间自由飞翔来表达劳动者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景。

整首诗通过对春季雨水、田地耕作、社日庆典以及农具工具的描写,展现了古代农民对于土地的敬畏之心,以及他们在农业生产中不懈怠的劳动态度。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生态和谐共存的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1488)

方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词人。绍定五年(1232)进士,授淮东安抚司□官。淳□中,以工部郎官充任赵葵淮南幕中参议官。后调知南康军。后因触犯湖广总领贾似道,被移治邵武军。后知袁州,因得罪权贵丁大全,被弹劾罢官。后复被起用知抚州,又因与贾似道的旧嫌而取消任命

  • 字:巨山
  • 号:秋崖
  • 籍贯:祁门(今属安徽)
  • 生卒年:1199~1262

相关古诗词

和放翁社日四首(其三)社酒

春风泼醅瓮,夜雨鸣糟床。

相呼荐蠲洁,洗盏方敢尝。

不辞酩酊红,所愿䆉稏黄。

家家饭牛肥,岁岁浮蛆香。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和放翁社日四首(其二)社鼓

鼕鼕枌榆社,坎坎桑竹野。

初非有均度,意欲薄豳雅。

侯家按新声,视此宁勿赭。

且从群儿嬉,吾耒已可把。

形式: 古风 押[马]韵

夜闻雨用诚斋新凉韵

岁事不可常,吾生复馀几。

立秋五十日,殊未凉风至。

山田欲生烟,旱气亦可已。

摵摵声入桐,中夜揽衣起。

未议填饥肠,且与洗渴髓。

霢霂倘优渥,安用雷电驶。

相传水晶宫,法施政如此。

焦枯宽一分,热恼清十倍。

稽首不昧香,我意则佛意。

问雨从何来,君其无罪岁。

形式: 古风

夜梦至何许岩壑深窈石上苔痕隐起如小篆有僧谓予曰杨诚斋范石湖题也明日续洪舜俞登玲珑诗有几人记曾来老苔蚀雕锼之句恍然如梦因次韵记之

大杨风日春,小范林壑秋。

去予几何年,各已如云浮。

谁歌黄金缕,共醉白玉舟。

梦中到蓬莱,名字留岩幽。

宁知地下郎,草记天上楼。

老石翠岚湿,古篆苍藓稠。

摩挲踞虎兕,郁屈蟠蛟虬。

想当得意时,落笔不自休。

江山有二老,文字照九州。

神物俨护持,剥蚀吾奚忧。

是间定何许,玲珑窈相绸。

云根与僧憩,雪罅如神锼。

欲呼古时月,为洗今人愁。

梦耶其非欤,起坐搔白头。

形式: 古风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