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二十四日闻莺

桃蹊李径有埃尘,寂寂青阴蔽四邻。

落月半窗幽梦断,隔窗芳树语莺新。

忽忘身是三年客,便觉楼瞻二室云。

佳境故人如一梦,懒将白发望馀春。

形式: 七言律诗

翻译

桃树和李树的小路布满灰尘,寂静的绿荫遮蔽了四周邻居。
半轮落月照进窗户,打断了我幽深的梦境,窗外花树间鸟儿鸣叫声清脆新鲜。
忽然忘记自己是客居三年的人,抬头看楼,仿佛云层中的二室之景。
美好的景色如同旧友梦境,懒得再看着满头白发期待春天的余晖。

注释

蹊:小路。
埃尘:灰尘。
寂寂:寂静无声。
青阴:青翠的树荫。
幽梦:深沉的梦境。
隔窗:从窗户外面。
莺新:新来的黄莺。
三年客:长期在外的客人。
二室云:形容楼上的云影。
佳境:美景。
懒将:懒得去。
馀春:春天剩余的时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静谧而又有些许感伤的春夜景象。诗人通过对环境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自己的孤独与怀旧之情。

“桃蹊李径有埃尘”,开篇便以桃花和李花遍布的小路被厚重的灰尘覆盖,描绘出一幅春日闲寂的画面。这里的“埃尘”不仅是对景物的细节描述,也隐含着时间流逝、繁华落尽的情感。

接着,“寂寥青阴蔽四邻”,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宁静而又略带哀愁的氛围。这里的“寂寥”和“青阴”都营造出一种幽深的感觉,让人不禁沉浸于这份深邃之中。

“落月半窗幽梦断”,夜幕降临,月光透过半掩的窗户洒在室内,形成了一幅朦胧而美丽的画面。诗人在此情境下醒来,却发现只是一个“幽梦”。这里的“幽梦”暗示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与不舍。

“隔窗芳树语莺新”,通过窗户看出去,春天的花树依旧繁盛,莺鸟的歌声清脆而又充满活力。这种生机勃勃的景象与诗人所处的寂寥氛围形成对比,使得内心的情感更加复杂。

“忽忘身是三年客”,诗人突然意识到自己已经在这个地方度过了三年,时间的流逝让他感到些许惊讶和失落。这里的“忽忘”表达了一种时间感知上的突变,让人不禁思考生命的流转。

“便觉楼瞻二室云”,这种对时间的感慨促使诗人抬头望向楼上,似乎能看到过去与现在交织在一起的云影。这里的“便觉”和“楼瞻”都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动摇与追寻。

最后,“佳境故人如一梦,懒将白发望馀春”,诗人感慨地表达了对美好时光和旧友的怀念。这里的“佳境”、“故人”、“一梦”都让人感到一种无常与悲凉,而“懒将白发望馀春”的自嘲,更是对生命无奈的接受。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景物描写,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内心世界。

收录诗词(2256)

张耒(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 字:文潜
  • 号:柯山
  • 籍贯: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
  • 生卒年:1054—1114年

相关古诗词

三月十三日本约潘郎同游安园以雨不果因饮于家为说宛丘木芍药之盛作此篇

冲泥看花亦不恶,泥深三尺马苦臞。

闭门且复与君饮,吟诗写字乐有馀。

姚黄一枝说不尽,天姬帝子非世姝。

念君东坡守寂寞,春深穷巷堆枯榆。

形式: 古风

三月小园花已谢独芍药盛开

霭霭春日晚,寂寂新阴繁。

千红与万紫,盛极一时阑。

西堂晚芍药,百萼乘露鲜。

红妆诸美人,锦绣富春妍。

东风时过之,舞态低昂翻。

折赠怀溱洧,感之为三叹。

形式: 古风

三月晦日与客小酌

天教老景变芳菲,晨起衰翁换裌衣。

尽日绿阴莺懒啭,有时芳草蝶争飞。

最怜永日身无事,所叹佳时客未归。

虽老清狂犹未减,凭春说与故园知。

形式: 七言律诗

三伏暑甚七月八日立秋是日风作凉爽炎酷顿消老病欣然命酒成二诗(其一)

西风吹淡白,窗户含凄清。

炎凉一朝变,徂暑逝不停。

山堂晓潇洒,病叟巾褐轻。

平时干云树,芳叶亦复零。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