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于赫龙王,不显其光。上下帝旁,嘘翕无方。
为雷为霆,为云为雨。有开必先,靡求不与。
我求伊何,黍稷稻梁。尔与伊何,千仓万箱。
眉山之下,龙王之宇。迄用康年,谷我士女。
这首诗描绘了龙王的神威与恩泽,展现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神灵的敬畏与崇拜。诗中以“于赫龙王”开篇,赞美龙王的光辉与力量,不仅在天地之间显现,还能掌控风雨雷电,无所不能。接着,诗人通过“为雷为霆,为云为雨”形象地描述了龙王的神力,强调其在自然界中的主宰地位。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人间的福祉,表达了人们对于龙王赐予丰收的感激之情。“有开必先,靡求不与”表明龙王慷慨无私,无论何时何地,都会满足人们的需要,尤其是对于粮食的需求。诗人直白地表达了自己的愿望:“我求伊何,黍稷稻梁”,希望得到丰饶的粮食,而龙王则慷慨地回应:“尔与伊何,千仓万箱”,承诺给予足够的粮食,使仓库充盈。
最后,诗中提到“眉山之下,龙王之宇”,描绘了龙王庙的地理位置,暗示着龙王的庇护范围广泛。诗人进一步强调了龙王带来的福祉:“迄用康年,谷我士女”,意味着在龙王的保佑下,人民得以安居乐业,粮食充足,生活富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直接的叙述,展现了龙王作为自然神灵的重要性和对人类社会的深远影响,体现了古代中国社会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以及对神灵的虔诚信仰。
不详
翼翼京邑,漷水潆之。璇原远浚,载奠坤维。
尊灵长乐,欢洽重闱。绵绵景命,百禄咸宜。
眷兹汤沐,启瑞集禧。周原膴膴,宝殿攸基。
重门邃阁,崇敞逶迤。仁祠左拱,灵宇右丽。
甍连栋接,鸟革翚飞。虹祥式阐,慈念载怡。
爰及薄海,耀景咸熙。圣母之德,绥此蒸黎。
百千万祀,永永无隳。
蜀锦征袍手制成,桃花马上请长缨。
世间不少奇男子,谁肯沙场万里行。
张玄玄,朝饮九渡之清流,暮宿南岩之紫烟。
好山浩劫知几度,不与景物相推迁。
我来不见徒悽然,孤卢高出古松顶,第有老猿接臂相攀缘。
鞍马辞京去,维时已暮春。
残花留舞蝶,飞絮逐行人。
树暗啼黄鸟,波澄跃紫鳞。
白云晴冉冉,瞻望重思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