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感怀》由明代诗人文林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对家庭、时光流转以及个人成长的深刻感慨。
首联“家室仓皇付草莱,含情自下读书台。”以“仓皇”二字描绘出家庭在动荡中的无奈与慌乱,诗人独自一人在读书台上,眼中饱含深情,流露出对家庭未来的忧虑与不舍。这一联通过对比手法,将家庭的困境与个人情感的细腻表达巧妙结合,营造出一种深沉而哀婉的氛围。
颔联“不知满地梅花落,又是东风燕子来。”运用了季节更替的意象,梅花的凋零与燕子的归来,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循环。诗人似乎在感叹,时间如同流水,无论人们如何珍惜,都无法阻挡它的流逝。梅花的凋零暗示着美好事物的消逝,而燕子的归来则预示着新的开始,这种对比中蕴含着对生命短暂与永恒的思考。
颈联“六尺微躯何处著,百年笑口几时开。”进一步深化了对个体生命渺小与时间长河的感慨。六尺之躯,在广阔的时间与空间面前显得如此微不足道,百年之后,又有多少欢笑能被记忆?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意义的追问,以及对时间无情流逝的无奈。
尾联“最怜门外青松树,尽是儿时手自栽。”以青松树作为寄托,表达了对童年时光的怀念与珍惜。这棵青松树不仅是诗人亲手栽种的见证,也是他童年记忆的一部分。通过这一细节,诗人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界的生长相结合,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对过往岁月的深情回忆和对成长过程的感慨。
综上所述,《感怀》一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家庭、时间、生命以及个人成长的深刻思考。它不仅是一首个人情感的抒发,也反映了对人生哲理的探索,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