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两淮极目草芊芊,野渡灰馀屋数椽。
兵马渡江人走尽,民船拘敛作官船。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战乱后荒废的景象。"两淮极目草芊芊",淮河一带视线所及之处,到处是茂盛的野草,这种景象常常暗示着人迹罕至、荒凉萧瑟的氛围。"野渡灰馀屋数椽"则具体描绘了乡村废宅的情形,"灰馀"指的是房顶覆盖着厚重的苔藓和尘土,而"数椽"则强调了荒废房屋的数量之多。
"兵马渡江人走尽"表达了战争结束后人们离散无踪,只留下空荡荡的战场。最后两句"民船拘敛作官船",则反映出权力转移后的现实,原来属于百姓的船只被强行征用、改造为官方使用的船只,这些都透露出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的深重影响。
诗中没有直接的情感表达,但通过对荒凉景象和战后废墟的描写,隐含着对战乱年代的哀伤和无奈。语言质朴,意境苍茫,颇有宋末元初社会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
不详
宫人清夜按瑶琴,不识明妃出塞心。
十八拍中无限恨,转弦又奏广陵音。
青天澹澹月荒荒,两岸淮田尽战场。
宫女不眠开眼坐,更听人唱哭襄阳。
翠鬟半亸倦梳妆,杨柳风前阵阵凉。
弦索懒拈缩纤手,龙涎犹嚼口脂香。
凤管龙笙处处吹,都民欣乐太平时。
宫娥不识兴亡事,犹唱宣和御制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