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澹岩

秦曾羽客驻真跧,唐有禅翁嗣结缘。

石窦宏深开洞府,天门明显逗风烟。

香山耸迹停危壁,怪木盘根长绝巅。

千古灵踪谁可问,踟蹰瞻想不知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秦代曾有羽士在此隐居,唐代禅师继承了这段缘分。
巨大的石洞深邃如府邸,天门开阔引人风烟入眼。
香山遗迹高耸在险峻的峭壁上,奇形怪状的树木扎根于峰顶。
千年的灵迹何处探寻,徘徊瞻望,思绪难平不知归路。

注释

秦:秦朝。
羽客:修道者,古代指修炼仙术的人。
驻:停留,居住。
真跧:道教术语,指隐居修行。
禅翁:禅师。
嗣:继承。
石窦:石缝或石洞。
洞府:道教或佛教中的仙境,比喻深邃的洞穴或修行之地。
逗:吸引,招引。
风烟:形容景色,也指人间烟火。
香山:可能指某座著名的山,也可能暗指佛教名山。
耸迹:高耸的遗迹。
危壁:陡峭的墙壁。
绝巅:极高的山顶。
灵踪:神圣或神秘的踪迹,通常指宗教圣地。
踟蹰:犹豫不决,徘徊。
瞻想:凝视思考,怀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幽深的山谷景象,充满了自然和历史的气息。开篇“秦曾羽客驻真跧,唐有禅翁嗣结缘”两句,通过提及秦朝和唐朝的古人在此地留下的痕迹,传达出这片山谷自古以来就是隐逸之士修行养性的所在,也蕴含了时间的悠长和历史的厚重。

接着,“石窦宏深开洞府,天门明显逗风烟”两句,以壮丽的笔触描绘出山谷中的石窦宛如宫阙,天然形成的洞穴犹如天界之门,轻拂着飘逸的风和烟霭,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仙境感。

再下,“香山耸迹停危壁,怪木盘根长绝巅”两句,则是对山中景观的细腻描写。香气浓郁的山峦上留有古人行走的痕迹,而那些弯曲盘旋、生长在险峻岩壁上的怪石和古木,更增加了这片自然景物的神秘与威严。

最后,“千古灵踪谁可问,踟蹰瞻想不知还”两句,表达了诗人面对这片充满历史沧桑的山谷时所产生的沉思与迷惘。诗人试图追问那些古代修行者的灵魂遗迹,却发现时间太久远,无法得知答案,只能陷入深深的瞻念之中,不知如何返回现实。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超越时空、追寻精神家园的向往。

收录诗词(1)

朱正一(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祥符(今河南开封)人(清嘉庆《零陵县志》卷一六)

相关古诗词

洛阳桥观水

点点风帆底处还,似无似有海门山。

白鸥却怕潮头恶,闲卧汀花野草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地形吞七泽,山势压重湖。

形式: 押[虞]韵

意难忘.和清真韵

宫额涂黄。怕笺凝怨墨,酒渍离觞。

红楼春寄梦,青琐夕生香。花气暖,柳阴凉。

棹曲水沧浪。爱弄娇、临流梳洗,顾影低相。

桃花结子成双。纵题红去后,枉误刘郎。

琴心挑别恨,莺羽学新妆。千万恨,恼愁肠。

便憔悴何妨。待共伊、平消别后,几度风光。

形式: 词牌: 意难忘

和金表叔中秋夜题月

平分秋半月华圆,玉碾无声静转旋。

月桂从攀由我捷,姮娥不解是谁先。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