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康海所作的《寄李承裕二首》中的一首,通过诗中的情感表达和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以及对时局的忧虑。
首句“三春数枉故人书”,点明了季节与情感的交织,春天的多次收到友人的来信,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期待。接下来的“去使虚无报德疏”则透露出诗人对友人回信的渴望与失望,虚无二字,形象地描绘了等待过程中的空虚与无奈。
“幸有輶车堪问讯”一句,转而表达了一种希望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虽然有使者可以传递消息,但诗人内心仍感到不安与焦虑。“谁能感事不踌蹰”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面对时局变化时的犹豫与彷徨,感事即感受时事,踌蹰则是犹豫不决的意思。
“西亭素壁愁经眼”描绘了一幅充满忧愁的画面,诗人站在西亭前,看着墙壁上的痕迹,心中满是哀愁。这不仅反映了诗人个人的情感状态,也暗含了对过往岁月的追忆与感慨。
“此日安危切跂予”中的“跂予”原指踮起脚尖,这里用来形容诗人对当前局势的担忧与紧张,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最后,“待得升平十年后,东冈休负草堂居”则寄托了诗人对未来和平时代的美好憧憬,同时也流露出对当前动荡局面的无奈与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对时局的忧虑以及对未来和平的向往,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