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招提院静照堂

槜李旧禅扉,丛林自翠微。

寺居天外静,僧向日边归。

野水涵斋几,閒云宿钓矶。

庭前祖来意,谁为相依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翻译

槜李树下的旧禅房,深藏在绿色的山林中。
寺庙坐落在高远的天空之外,僧人从日落的方向归来。
野外的水面映照着斋堂,闲散的云朵停歇在钓鱼的岩石上。
庭院前祖师的精神传承,又有谁能与之深深相依呢?

注释

槜李:槜李树,一种水果,这里代指禅院。
禅扉:禅房的门。
丛林:指佛教丛林,僧侣聚居的地方。
翠微:青翠的山色。
寺居:寺庙的位置。
天外:形容极高处。
僧向日边归:僧人从日落的方向回来,象征修行者的日常活动。
野水:野外的湖水或溪流。
斋几:供僧人斋戒时使用的桌子。
钓矶:钓鱼的岩石。
祖来意:祖师留下的精神或教诲。
相依依:相互依靠,紧密相连。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幽静的寺庙生活图景,充满了禅意和自然之美。开篇“槜李旧禅扉”即设定了一个古老、宁静的禅院环境,其中“槜李”指的是古时寺院常见的树木,“旧禅扉”则是对历史悠久的禅房门扉的描写。紧接着,“丛林自翠微”展示了寺庙周围自然生长的丛林,带着一丝翠绿色彩,这里“翠微”可能指的是远处山峦或天际的颜色。

诗人继续以静谧的笔触勾勒出寺里的平和生活:“寺居天外静”,表达了寺庙远离尘世喧嚣,仿佛置身于天界之外的宁静感受。“僧向日边归”则描绘了一位僧人随着夕阳的落下缓缓返回寺院的情景。

“野水涵斋几”,诗中提及自然环境中的溪流在寺庙旁边缓缓流过,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閒云宿钓矶”则形象地描绘出闲适的云朵在山间游走,甚至在高耸的石矶上歇息。

最后,“庭前祖来意,谁为相依依”,诗人通过对庭院中古树的描写,表达了对历史和传统的尊重与怀念之情。这里“祖来意”可能指的是古人的思想或精神遗产,而“谁为相依依”则是诗人在表达一种对过往美好时光的眷恋,以及对于现世的孤独感受。

整首诗通过对寺庙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历史的深厚情感,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1)

张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扫花游/扫地游

柳丝曳绿,正豆雨初晴,水天朱夏。石榴绽也。

看猩红万点,倚亭敧榭。锁闼深中,料想酒阑歌罢。

日将下。是那处藕花,香胜沈麝。窗外风竹打。

似戛玉敲金,送声潇洒。共观古画。

唤石鼎烹茶,细商幽话。宝鸭烟消,天外新蟾低挂。

凉无价。又丁东、数声檐马。

形式: 词牌: 扫地游

满江红.夏

新绿池塘,一两点、荷花微雨。

人正静,桐阴竹影,半侵庭户。

敧枕未圆蝴蝶梦,隔窗时听幽禽语。

卷沙帏、随意理琴丝,黄金缕。鲛绡扇,轻轻举。

龙涎饼,微微炷。向水晶宫里,坐消袢暑。

剥啄谁敲棋子响,莺儿林里惊飞去。

最好是、活水瀹新茶,醒春醑。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游七星岩

桂林平地起山尖,独此奇峰个个圆。

上应星辰三四点,中藏空洞几千年。

乘槎客子频相访,骑鹤仙人竟不还。

多少南来骢马客,品题诗句细磨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重建羊侯祠和王原叔句

汉江千里清溶溶,惟此南夏奠其中。

因山为城峙险固,一国形胜何高雄。

嶷然巨首名曰岘,回压面势尊且崇。

东扼迅流疑引翼,西峙群阜如盘龙。

嵚巇峻拔不可拟,绝岸万丈凌长空。

下阚澄潭迥无际,旁睨比屋几可封。

天意造物岂虚设,控蛮镇楚舒隆隆。

自昔登憩且非一,此山振动惟羊公。

有志平吴运秘略,竭心卫晋推元功。

绥怀远迩人所服,开垦田畴时以丰。

慨然置酒适清旷,中郎幕府贤而通。

语公令望高四海,当与斯山永无穷。

自是绵绵岁历久,阅碑堕泪存遗踪。

亭祠浸坏讵可究,山归民籍木以童。

前知兴衰故有日,览者叹息追无从。

龙图王公守兹土,修举废坠诘初终。

感物思人但长息,剡章疾置闻四聪。

圣宸动色可其请,兹山复兴气象融。

耽耽大厦揭亭宇,肃肃真像严祠宫。

遂使灵光享血食,禁樵复祀资恪恭。

大抵有功及民物,盛德期兴天地充。

今之视古皆一致,休哉千载怀清风。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