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许昌崔明府拜补阙

儒者久营道,诏书方问贤。

至精一耀世,高步谁同年。

何树可栖凤,高梧枝拂天。

脱身凫舄里,载笔虎闱前。

日月传轩后,衣冠真列仙。

则知骊龙珠,不秘清泠泉。

才子贵难见,郢歌空复传。

惜哉效颦客,心想劳婵娟。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翻译

读书人长久以来致力于追求真理,朝廷最近才开始询问贤能之人。
最精深的智慧照亮世间,谁能与他并驾齐驱呢?
何处的树木能让凤凰栖息?那必然是高大的梧桐,枝叶直入云天。
他从繁琐的生活中抽身而出,在朝廷中握笔书写,如同猛虎在前。
他的名声如同日月般流传,衣冠楚楚,仿佛真正的神仙。
由此可知,珍贵的明珠并不隐藏在清冷的泉水之下。
才华出众的人难以轻易遇见,他们的歌声如郢都之歌,空留传世。
可惜的是,模仿他人者无法真正理解,他们的心思只在追求美色之中。

注释

儒者:读书人。
营道:追求真理。
问贤:询问贤能之人。
耀世:照亮世间。
同年:并驾齐驱。
栖凤:凤凰栖息之处。
凫舄:指官场生活。
虎闱:朝廷。
轩后:帝王。
骊龙珠:珍贵的明珠。
郢歌:优美的歌声。
效颦:模仿他人。
婵娟:美女,美色。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儒者(即儒家学者)在道德修养上的努力,以及其才华的显露与世人的认可。开篇“儒者久营道,诏书方问贤”表明儒生经过长时间的道德修炼,终于被朝廷识别并征询其贤能。接下来的“至精一耀世,高步谁同年”则强调了儒者的才华如星辰般璀璨夺目,无人可与之比肩。

诗中“何树可栖凤,高梧枝拂天”用栖凤的意象来形容人才难寻,而“脱身凫舄里,载笔虎闱前”则表达了儒者通过文字和学问超脱世俗,勇往直前的精神。接着,“日月传轩后,衣冠真列仙”描绘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将儒生比作仙人,形象地展示了他们在精神世界中的崇高地位。

至于“则知骊龙珠,不秘清泠泉”,诗人通过对珍贵宝物和清澈泉水的隐喻,强调了儒者的知识与才华应广泛传播,不应隐藏。紧接着,“才子贵难见,郢歌空复传”表达了优秀人才难以遇见,而美好的诗篇往往被人们反复吟唱。

最后,“惜哉效颦客,心想劳婵娟”则流露出诗人对那些追随时尚而非真正才子的人的惋惜之情,以及对自己内心世界的深沉感慨。整首诗通过精美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儒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崇高理想。

收录诗词(435)

钱起(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唐代诗人。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十年(751年)进士,大书法家怀素和尚之叔。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等。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称“钱考功”。代宗大历中为翰林学士。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也是其中杰出者,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冠”。又与郎士元齐名,称“钱郎”,当时称为“前有沈宋,后有钱郎。”

  • 字:仲文
  • 籍贯:吴兴(今浙江湖州市)
  • 生卒年:722?—780年

相关古诗词

谷口新居寄同省朋故

种黍傍烟溪,榛芜兼沮洳。

亦知生计薄,所贵隐身处。

橡栗石上村,莓苔水中路。

萧然授衣日,得此还山趣。

汲井爱秋泉,结茅因古树。

闲云与幽鸟,对我不能去。

寄谢鸳鹭群,狎鸥拙所慕。

形式: 古风

京兆尹厅前甘棠树降甘露

内史用尧意,理京宣惠慈。

气和祥则降,孰谓天难知。

济旱露为兆,有如埙应篪。

岂无夭桃树,洒此甘棠枝。

玉色与人净,珠光临笔垂。

协风与之俱,物性皆熙熙。

何必凤池上,方看作霖时。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卧疾荅刘道士

白露蚕已丝,空林日凄清。

寥寥昼扉掩,独卧秋窗明。

宝字比仙药,羽人寄柴荆。

长吟想风驭,恍若升蓬瀛。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卧病李员外题扉而去

僻陋病者居,蒿莱行径失。

谁知簪绂贵,能问幽忧疾。

珂声未驻门,兰气先入室。

沉痾不冠带,安得候蓬荜。

清扬去莫寻,离念顷来侵。

雀栖高窗静,日出修桐阴。

枕上忆君子,悄悄唯苦心。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