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武当道士李幽岩用王修撰韵

暂携笙鹤远朝天,尽道丹成骨已仙。

岩搆往来驯虎豹,荷衣著破带云烟。

岁周甲子何曾记,夜遇庚申便不眠。

回首故山归兴好,啸歌风月浩无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道士李幽岩的形象与生活状态,充满了神秘与超脱的氛围。首句“暂携笙鹤远朝天”,以“笙鹤”象征仙人所乘之物,暗示李幽岩虽暂离尘世,却心系天界,展现出其超凡脱俗的气质。接着“尽道丹成骨已仙”,点明李幽岩通过修炼已达到长生不老的境界,体现了道家追求的永恒生命主题。

“岩搆往来驯虎豹,荷衣著破带云烟”两句,通过描述李幽岩在山岩间自由来往,甚至能驯服猛兽,以及他穿着破旧的荷叶衣裳,衣上还缠绕着云烟,形象地展现了其与自然和谐共处,超然物外的生活方式。这种描绘不仅突出了李幽岩的非凡能力,也体现了道家与自然界的密切联系和和谐共生的理念。

“岁周甲子何曾记,夜遇庚申便不眠”则进一步展示了李幽岩生活的独特之处。他似乎对人间的时间概念并不在意,只有在特定的夜晚(庚申之夜)才会醒来,这既是对道家“顺应自然”的哲学思想的体现,也是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层面自由的生动描绘。

最后,“回首故山归兴好,啸歌风月浩无边”表达了李幽岩对故乡山林的深深眷恋,以及在自然美景中自由吟唱的快乐。这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道家追求心灵自由、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赞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塑造了一个超凡脱俗、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道士形象,展现了道家哲学中追求精神自由、超脱世俗的深刻内涵,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收录诗词(669)

王绂(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赠孙碧云还武当

才朝金阙便言还,自是高风动圣颜。

身作地仙逢盛世,面承天语住名山。

重重台殿空青上,六六峰峦紫翠间。

料得尘缘无一点,此心应只伴云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哭林侍讲

早登科第占魁名,载笔曾同客两京。

夜静玉堂邀看月,春深丹禁坐闻莺。

才华未及施经济,交谊宁知隔死生。

老我情怀怕伤感,不胜双泪为君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送张中书愿中扈从出塞

圣主巡边驭六师,君当扈跸共称宜。

天威震动风云合,漠野归降雨露施。

策马晓行随綵仗,濡毫夜直近彤墀。

人生际遇真非偶,况复功名及盛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胡祭酒索写洪厓图依韵奉荅辞之(其一)

才过中年又晚年,筋骸疲惫眼茫然。

久将清事抛成懒,忽得佳章喜欲颠。

珠浦光寒秋见月,玉田膏润暖生烟。

便当十袭藏书箧,留与儿孙作世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