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恭太师庙

善教邈无迹,其流在民心。

君看鲁太师,庙食犹至今。

岂如文俗士,朱墨坐浮沉。

趋营止目前,不顾患害深。

去汉馀千载,此弊竟相寻。

我行道祠下,感激为悲吟。

不见田雉驯,啼鸦空满林。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翻译

教育若善,痕迹难觅,深入人心。
看看鲁国的太师,他的祭祀香火至今仍在延续。
怎比那些只知舞文弄墨的人,他们的命运如同浮沉不定的波浪。
这些人只顾眼前利益,对长远的危害视而不见。
距汉朝已千年,这样的弊端依然循环不断。
我在路过的神祠前,感慨万分,不禁悲歌。
再也见不到田野间的和顺野鸡,只有乌鸦的啼叫声空荡荡地回响在树林中。

注释

迹:痕迹。
鲁太师:指鲁国的孔子或其后裔,以其德行受人尊敬。
庙食:死后被供奉祭祀。
文俗士:指只懂文字而缺乏实际德行的人。
朱墨:代指读书写字。
趋营:追逐私利。
患害:危害。
去汉:距离汉朝。
弊:弊端。
感激:感慨激愤。
悲吟:悲伤地吟唱。
田雉驯:和顺的野鸡。
啼鸦:啼叫的乌鸦。

鉴赏

这首诗赞扬了鲁太师的教育智慧,其影响力深入人心,即使庙祀长存,可见其德行之深远。诗人将鲁太师与世俗文人对比,指出后者沉迷于文字功名,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及长远的祸患。诗人感叹历史更迭,这种短视之弊千年未改,自己在鲁恭太师庙前,不禁感慨万分,表达了对淳朴美德流失的悲伤。最后,诗人以不见昔日田野间的和谐景象——田雉驯良,啼鸦满林,暗示了社会道德的退化。整体上,这首诗寓言性强,借古讽今,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收录诗词(1022)

韩维(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感季夏南堂怀江十苏二

积雨漂暑馀,凉风作秋先。

南堂草木深,蝉蜩嘒篱掾。

感此时节流,坐伤人事变。

去年居京华,晨昏侍亲燕。

问谁过我频,江苏实邦彦。

一朝艰祸缠,衔哀走穷县。

形骸悲瘵中,气息仅如线。

邻几谪官去,门征校亏羡。

子美亦远游,江湖一蓬转。

人生哀乐间,瞥若过目电。

念此不敢已,淋漓泪垂面。

二君希代宝,宁久世俗贱。

天和酌无竭,玉德莫愈见。

何以慰相思,酬篇伫来绚。

形式: 古风 押[霰]韵

新植西轩

谁谓我圃隘,栽插尚盈亩。

筑轩西临兑,规地北占酉。

阳条散繁华,怒甲擎故朽。

封培童仆劳,窥看孩稚走。

虽非观游盛,要是吾庐有。

壤疏人力薄,开发定迟后。

所赖春风意,与物无薄厚。

居闲日萧散,对此自成偶。

问我何所为,卦象观六九。

问谁之与处,达者二三友。

为生昧机利,于事寡营取。

但愿花常好,酌我樽中酒。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新置北轩

纷敷北轩植,移斸来中园。

微雨一飘洒,咄咄芽蕊繁。

轻黄吐双蕉,寸碧罗丛萱。

更怜二棕榈,远结蜀土根。

清风落檐楹,翼羽何翻翻。

惟此松竹姿,洒然出尘昏。

众芳自争妍,正性中独存。

愿秉岁寒操,翠色蔼君轩。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滍城

骎骎二三骑,南并横山去。

山穷远川出,始见滍阳树。

荒城萝茑合,表里无寸土。

但闻鸟啼声,不见鸟啼处。

呼儿开棘扉,扫榻坐茅庑。

清泉给盥濯,凉风生仰俯。

浊醪稍似佳,山果来近圃。

始酌薰然和,中饮淡无虑。

案头羲皇经,编绝几见补。

先生发其微,大义谈四五。

纷攘自诸家,简易独太古。

形骸非我有,冠带尚谁取。

道存固匪外,两致默与语。

是时季春望,山月夕已吐。

清光出深竹,叶上露如雨。

寒侵毛骨生,思有烟霞举。

却念人世间,纷纷何足数。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