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孟郊诗二首(其二)

我憎孟郊诗,复作孟郊语。

饥肠自鸣唤,空壁转饥鼠。

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

有如黄河鱼,出膏以自煮。

尚爱《铜斗歌》,鄙俚颇近古。

桃弓射鸭罢,独速短蓑舞。

不忧踏船翻,踏浪不踏土。

吴姬霜雪白,赤脚浣白纻。

嫁与踏浪儿,不识离别苦。

歌君江湖曲,感我长羁旅。

形式: 古风

翻译

我厌恶孟郊的诗,却又模仿他的风格。
饥饿的肚子自己发出叫声,空荡的墙壁上只有饥饿的老鼠在转。
诗源自内心深处,每次创作都让我心痛。
就像黄河里的鱼,用自身的油脂煎熬自己。
我仍然喜欢他的《铜斗歌》,虽然粗俗但接近古风。
射完鸭子后,他独自跳起穿着短蓑的舞蹈。
不怕船翻,只担心踏浪,不担心陆地的颠簸。
江南女子皮肤如霜雪般洁白,光着脚洗着白色的麻布。
她嫁给了一个在海上生活的人,不懂离别的痛苦。
听你唱江湖之歌,触动了我长久的漂泊生涯。

注释

憎:厌恶。
孟郊:唐代诗人。
肺腑:内心深处。
膏:油脂。
《铜斗歌》:孟郊的诗歌作品。
短蓑:短小的蓑衣。
踏浪:在水上行走。
吴姬:江南女子。
离别苦:离别的痛苦。
羁旅:长期在外漂泊。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哲学家苏轼(苏东坡)的作品,名为《读孟郊诗二首·其二》。诗人在此通过对唐代诗人孟郊的诗歌风格和内容的模仿,表达了自己对于生活困境的感慨以及对古典文学艺术的怀念。

"我憎孟郊诗,复作孟郊语。" 这两句表明诗人虽然不太喜欢孟郊的诗风,但还是在模仿他的语言风格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接下来的几句 "饥肠自鸣唤,空壁转饥鼠。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 描述了诗人内心的饥饿和不安,以及这种感觉如何深刻地影响着他的创作,诗歌如同肺腑之言,每一次流露都带来内心的忧虑。

"有如黄河鱼,出膏以自煮。" 这里借用了黄河鱼被捕捉后自我燃烧成油脂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在困境中的无奈和牺牲感。

"尚爱《铜斗歌》,鄙俚颇近古。桃弓射鸭罢,独速短蓑舞。" 这两句展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对于古代文学作品的喜爱,以及对简单、质朴生活的一种向往。

"不忧踏船翻,踏浪不踏土。吴姬霜雪白,赤脚浣白纻。嫁与踏浪儿,不识离别苦。" 这几句通过描绘一个女子的艰难处境和对未来生活的无知,以及诗人自己的漂泊感,表达了对于命运多舛和人生离合的深刻体验。

最后 "歌君江湖曲,感我长羁旅。" 则是诗人通过歌唱江湖之情,来抒发自己长期漂泊、游历四方的生活感受,以及由此产生的情感共鸣。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模仿孟郊的风格,展现了苏轼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丰富的情感世界,同时也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的一些困境与诗人个人的苦闷。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章质夫寄惠《崔徽真》

玉钗半脱云垂耳,亭亭芙蓉在秋水。

当时薄命一酸辛,千古华堂奉君子。

水边何处无丽人,近前试看丞相嗔。

不如丹青不解语,世间言语原非真。

知君被恼更愁绝,卷赠老夫惊老拙。

为君援笔赋梅花,未害广平心似铁。

形式: 古风

访张山人得山中字二首(其一)

鱼龙随水落,猿鹤喜君还。

旧隐丘墟外,新堂紫翠间。

野麋驯杖履,幽桂出榛菅。

洒扫门前路,山公亦爱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访张山人得山中字二首(其二)

万木锁云龙,天留与戴公。

路迷山向背,人在瀼西东。

荠麦馀春雪,樱桃落晚风。

入城都不记,归路醉眠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送孔郎中赴陕郊

惊风击面黄沙走,西出崤、函脱尘垢。

使君来自古徐州,声震河潼殷关右。

十里长亭闻鼓角,一川秀色明花柳。

北临飞槛卷黄流,南望青山如岘首。

东风吹开锦绣谷,渌水翻动蒲萄酒。

讼庭生草数开樽,过客如云牢闭口。

形式: 古风 押[有]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