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日

浮生犹至日,七十四年馀。

兵乱无长策,家贫少著书。

解鞍知伏马,衔索总枯鱼。

垂老防人面,南山埽敝庐。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生命短暂与世事无常的感慨,以及面对生活困顿和战乱时的无奈与坚韧。

首句“浮生犹至日,七十四年馀”开篇即点明人生的短暂,诗人已度过七十四个春秋,犹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接着,“兵乱无长策,家贫少著书”两句,道出了生活的艰辛与不易,战乱频仍,没有长久之策,家中贫困,难以有所作为,更别提著书立说,留下自己的思想与智慧。

“解鞍知伏马,衔索总枯鱼”则进一步描绘了生活的困苦。解鞍意味着休息或暂时的解脱,但即使如此,也难逃生活的压力,如同被束缚的马匹,无法自由奔跑;而“衔索总枯鱼”,则形象地比喻了生活的艰难,即使尽力挣扎,也难以摆脱困境,就像被绳索束缚的鱼儿,最终只能干涸而死。

最后,“垂老防人面,南山埽敝庐”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忧虑与对简陋居所的描述。垂老之年,担心自己面容的变化,可能引起他人的误解或不悦;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居住环境的简陋,即使在南山下,也只有一处破旧的房屋。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社会、自然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收录诗词(10)

翁纪长(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夜泊

野旷天低日,林疏望不斜。

青山无客路,白石有人家。

蟹舍缘孤涧,鱼舟刺短沙。

前村何巷陌,到处款冬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赠借山偶阅放翁集遂作放翁句

了澈凡心寄一枝,绿蒲团上写新诗。

片云不作三千界,长日何争十二时。

饭向午前挑菜甲,羹从秋后采莼丝。

人间岂少閒滋味,不是高僧那得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登城南楼

旅客携琴去不还,登楼日日望乡关。

逝将离恨随春鸟,啼遍江南雨后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夜投一公房听韩子石耕弹秋鸿引

吁嗟兮韩子不得志,傲睨王侯轻一世。

抱琴浪走无知音,却到孤村访萧寺。

寥寥日午不闻钟,我寻真隐高士逢。

光明映彻无僧气,口中吐出金芙蓉。

五岳迹曾践,磨崖手题遍。

洗钵昙花开自奇,咒泉卓锡名堪羡。

怨长笛兮吹落梅,回首罗浮花似霰。

夜寒欲眠不忍眠,乌皮文几兰麝烟。

坐听韩子流水弦,广陵遗散今始传。

何处哀鸿鸣可怜,飙风凄断飞不前。

啾啾唧唧声万千,仰睇兮明月,俯眺兮长川。

川茫茫兮帛书阻,月渺渺兮关山连。

写孤臣之掩泣,与放士之愁颜。

恍似群雁惊飞兮落九天,乃在韩子五指间。

余本倦游者,感此易悲辛。

空堂不闻人语响,急弦高张愁杀人。

欲为楚歌兮声咽不可续。

拂我涧边石,为君进一曲。

一曲终兮月当窗,光潺潺兮涧水绿。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