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丽.咏白菊

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

恨潇潇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

也不似贵妃醉脸,也不似孙寿愁眉。

韩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将比拟未新奇,细看取,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

微风起,清芬酝藉,不减酴醾。

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

似愁凝汉皋解佩,似泪洒纨扇题诗。

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瘦芳姿。

纵爱惜,不知从此,留得几多时。

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

形式: 词牌: 多丽

翻译

小楼中寒意深,夜晚长,窗帘低垂。
怨恨那潇潇风雨,夜晚里摧残着如玉的肌肤。
它不像贵妃醉酒后的脸颊,也不像孙寿皱眉的愁容。
韩令偷香,徐娘傅粉,这些比喻都不够新颖,仔细看来,只有屈原和陶渊明的风韵才适合。
微风吹过,淡淡的香气蕴藏其中,不亚于酴醾花。
随着秋天将近,如雪的清冷,如玉的清瘦,她向人们展示无尽的依恋。
仿佛愁绪凝聚在汉皋解下的佩饰,又如泪水洒落在纨扇上的诗篇。
明亮的月光与清风,浓密的烟雾与阴雨,命运使她的芳华憔悴消瘦。
即使再爱惜,也不知道还能留住她多久。
人间情感虽好,但无需再去追忆那些东篱采菊、泽畔独行的日子。

注释

寒:寒冷。
帘幕:窗帘。
潇潇:形容风雨声。
琼肌:洁白如玉的肌肤。
贵妃:唐代杨贵妃。
孙寿:东汉美女,以美貌著称。
韩令偷香:韩令指韩寿,传说他偷了贾充家的香气。
徐娘傅粉:徐娘指年老而美的女子。
屈平:屈原,古代诗人。
陶令:陶渊明,田园诗人。
酴醾:一种花。
秋阑:秋天将尽。
汉皋:汉水边。
纨扇:薄绸做的扇子。
泽畔:河边,这里指屈原投江处。
东篱:源自陶渊明的《饮酒》诗,象征隐居生活。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名为《声声慢·寻寻觅觅》。诗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都非常丰富和细腻,它通过对白菊花的描绘来抒发作者的感情。

首先,“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一句,设置了一种幽静而又有些许孤寂的氛围。接着,“恨潇潇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表达了诗人对风雨的不满,它似乎在无情地摧残着美丽的事物,而“琼肌”则是对菊花之美的描绘,既强调了其脆弱,也透露出诗人的哀愁。

然后,“也不似贵妃醉脸,也不似孙寿愁眉”两句,是在比较,表明白菊的美,不像历史上那些著名美女的模样,而是独有一种清新的气质。紧接着,“韩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将比拟未新奇”则是在强调这种美是无法用以往任何美人的形象来比拟的,它是独特而又新鲜的。

“细看取,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一句中,“屈平陶令”指的是诗人通过观察菊花,捕捉到了与古代文学家陶渊明相似的意境和风格,而这种风韵是非常和谐的。

“微风起,清芬酝藉,不减酴醾”描写了菊花在微风中的香气,与酒的香气相比毫不逊色。下一句,“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则是对菊花随着季节变化而展现出的姿态的描绘,它们虽然在秋风中有些许瘦弱,但仍旧散发出不尽的魅力。

“似愁凝汉皋解佩,似泪洒纨扇题诗”两句,是通过将菊花比作古代美人解佩和题诗的情景来强化其美感。紧接着,“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瘦芳姿”则是对自然环境中各种元素与菊花相互作用的描绘,这些都让菊花显得更加楚楚可怜。

最后,“纵爱惜,不知从此,留得几多时。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表达了诗人对这份美丽的珍惜,以及对于时间流逝和未来的担忧,同时也透露了一种对于现实中的人间美好的接受与欣赏。

总体而言,这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将白菊花的美丽与诗人的情感融合在一起,展现了一个既有形象美又充满深意的艺术世界。

收录诗词(92)

李清照(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集校注》

  • 籍贯:山东省济南章丘
  • 生卒年: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

相关古诗词

好事近

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长记海棠开后,正伤春时节。

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缸暗明灭。魂梦不堪幽怨,更一声鶗鴂。

形式: 词牌: 好事近 押[屑]韵

如梦令(其二)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形式: 词牌: 如梦令

如梦令

谁伴明窗独坐,我共影儿俩个。

灯尽欲眠时,影也把人抛躲。

无那,无那,好个凄凉的我。

形式: 词牌: 如梦令

如梦令(其一)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形式: 词牌: 如梦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