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宗皇帝挽诗十首(其二)

徇速承王后,聪明复辟初。

恩波同海浸,刑网比天疏。

屡有搜贤诏,曾无谏猎书。

惟馀封禅事,应恨缺蒲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翻译

迅速接受王后的命令,智慧恢复了初时的清明。
她的恩惠如同海水般深广,刑法宽松得仿佛天空一样稀疏。
多次发布选拔贤才的诏令,却未曾有关于劝阻打猎的文书。
只剩下祭祀天地的盛事,或许会遗憾缺少了简易的蒲草车。

注释

徇速:迅速。
承:接受。
王后:指代君主或皇后。
聪明:智慧。
复辟:恢复。
恩波:恩惠像波浪。
海浸:如海水淹没。
刑网:刑法。
天疏:宽松。
搜贤:选拔贤才。
诏:诏令。
谏猎:劝阻打猎。
书:文书。
封禅: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大典。
缺蒲车:缺少简易的蒲草车,暗示简朴。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同所作,收录在《仁宗皇帝挽诗十首》中。从诗的内容来看,文同通过诗歌表达了对仁宗皇帝的赞美之情。

“徇速承王后,聪明复辟初。” 这两句描绘了仁宗皇帝继位后的迅速恢复国势和聪明睿智的领导能力。这里的“徇速”指的是仁宗即位后迅速稳定国家局势,“承王后”则是承继前朝基业,而“聪明复辟初”则表明他重新开创了一个美好的开始。

“恩波同海浸,刑网比天疏。” 这两句诗强调仁宗皇帝的恩泽如同浩瀚大海一样深广无边,同时又能宽松法律,减轻刑罚,使得百姓能够安居乐业。这里的“恩波”指的是仁宗的恩惠像波涛一般奔腾不息,“刑网比天疏”则是说他的治理之法既严格又公正,如同天上的星辰一样稀疏而不失秩序。

“屡有搜贤诏,曾无谏猎书。” 这两句表达了仁宗皇帝重视人才选拔和倾听直言进谏的品质。他多次颁布征召賢才的詔令,但从不因直言而诽谤、追究,这体现了一种理想君主的人格魅力。

“惟馀封禅事,应恨缺蒲车。” 最后两句诗则表达了文同个人对于仁宗在位期间未能亲自巡幸各地的遗憾。这里的“惟馀封禅事”是说只有通过书信了解地方情况,“应恨缺蒲车”则是文同对仁宗没有机会乘坐仪式用车(蒲车)进行巡狩而感到惋惜。

整首诗通过歌颂仁宗皇帝的德政和治国理念,展现了文同作为臣子对于君主的忠诚与赞誉之情。同时,也反映出北宋时期文化人士对于理想政治环境的向往。

收录诗词(863)

文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 字:与可
  • 号:笑笑居士
  • 籍贯: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
  • 生卒年:1018~1079年

相关古诗词

仁宗皇帝挽诗十首(其一)

绪业承三圣,规模盛一王。

朝廷周礼乐,庠序汉文章。

殊俗皆归往,蒸民尽乐康。

帝功如此大,宜享寿无疆。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六月十日中伏玉峰园避暑值雨

南园避中伏,意适晚忘归。

墙外谷云起,檐前山雨飞。

兴馀思秉烛,坐久欲添衣。

为爱东岩下,泉声通翠微。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太博孙公游火井因寄

七盘云道与云浮,下见高林压县楼。

览景莫能陪后乘,临风空自忆前游。

已闻去日谋诗席,更羡归时就钓舟。

好句定知酬不得,尽将奇诡入冥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文领相仍意虑烦浊聊携野策独访山园因睹霜柏亭残梅忆公向时有诗酒之惠感物成诗缮写拜呈知府龙图谏议吴公

昨日梅开饮公酒,今朝梅谢念公诗。

眼前光景急如水,案上簿书棼若丝。

且试辍忙来此地,可怜遗恨满残枝。

西园想已成青实,敢问调羹去几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