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曾韵句游山

夫子谪仙隐于儒,仲连太白真其徒。

栴檀林间法檀度,翰墨场中行秘书。

譬如山川有圭璧,光被草木蒙珷玞。

又如羽毛有麟凤,瑞照百鸟藏鹗鼯。

玉堂金马未入手,公不自叹旁人吁。

厌看朱门森画戟,暇日聊为山水娱。

下车褰衣却部曲,纵望林壑情忻愉。

朱陵洞口见落石,引手匊云跳明珠。

诗成万象在掌握,磨琢无玷如瑾瑜。

旁观十吏不驻足,一日万口传荆湖。

南山道人纷□□,摹写磬石烦丹朱。

归来尽以录寄我,意句不尽情有无。

为公长哦立风槛,明月满轩时卷舒。

吾闻骏马日千里,未遭剪拂随盐车。

嗟余驽钝世鄙笑,分甘垂耳同骡驴。

世间安得支遁眼,画作嘶风神骏图。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与隐士的对话,以及他游山玩水的经历。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诗的开头提到“夫子谪仙隐于儒,仲连太白真其徒”,将诗人比作谪仙和隐士,暗示其超凡脱俗的气质。接着,“栴檀林间法檀度,翰墨场中行秘书”描绘了诗人在自然与文墨之间的自由游走,体现了他对自然与文化的热爱。

“譬如山川有圭璧,光被草木蒙珷玞。又如羽毛有麟凤,瑞照百鸟藏鹗鼯”通过自然界的对比,强调了诗人的才华如同珍宝般照亮周围的世界。然而,“玉堂金马未入手,公不自叹旁人吁”则表达了诗人虽未达到高位,但并不因此而叹息,彰显了其淡泊名利的品质。

“厌看朱门森画戟,暇日聊为山水娱”描述了诗人对繁华世俗的厌倦,选择在山水间寻求心灵的慰藉。接下来的“下车褰衣却部曲,纵望林壑情忻愉”表现了诗人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愉悦心情。

“朱陵洞口见落石,引手匊云跳明珠”通过奇特的景象,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敏锐感知。最后,“诗成万象在掌握,磨琢无玷如瑾瑜”总结了诗人创作的成就,作品如同珍贵的宝石,完美无瑕。

“旁观十吏不驻足,一日万口传荆湖”描绘了诗作广受赞誉的情景,而“南山道人纷□□,摹写磬石烦丹朱”则可能是指诗作被广泛模仿和传颂。诗人将作品寄给“吾闻骏马日千里,未遭剪拂随盐车”的朋友,表达了对朋友的关怀和对自身创作的自信。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和艺术的独特理解,以及其超凡脱俗的气质和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收录诗词(1809)

释德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生卒年:1089

相关古诗词

次韵游南岳题石桥

飞梯上云雨,猿臂攀层岩。

天风吹鬓须,兹行非人间。

幽泉不知处,但闻鸣佩环。

崄艰碍清快,洄涡走平宽。

□□落万仞,溅雪惊潺潺。

悬崖忽见寺,白昼方掩关。

境□□遐想,坐久生清寒。

山空寂无人,鸟啼花不言。

云披献青嶂,风槛争卷帘。

形式: 古风

和游南台

笋舆翩追随,顿撼杂摇兀。

蒙腾穿聚落,超放上巉绝。

山腰转巇崄,部曲失行列。

身世逐云轻,眼力与天阔。

撞钟千指集,楼殿寄林末。

同来久倦局,相向怀抱豁。

市朝昏利欲,走鹿不忘渴。

公独蜕尘埃,风蝉妙脱骨。

盘桓拊孤松,松粉落金屑。

谁卷青帝云,推出银蟾阙。

形式: 古风

和游福严

云开见楼阁,峰顶知有寺。

众峰让高寒,盖是出其类。

娲山下僧谭,笑走魔外戏。

忽于一毫端,集此大千界。

曹溪正脉深,不断盖如带。

流而至衡霍,百川蓄汇浍。

乃知般若台,自昔分灯地。

清游亦不恶,俯仰忆前事。

宝构出灰烬,人逝时亦异。

永怀韩潮州,夜与千峰对。

仙去三百年,音容浮如在。

妙语落人间,断碑卧榛桧。

公亦潮州□,□势翩已似。

低摧夙昔心,惨憺经游意。

林高句天成,□□鄙组绘。

刻之苍崖阴,与山增胜槩。

形式: 古风

次韵游高台

苍杉三十里,不复逢川原。

忽然在林杪,万峰延目观。

长崖有积雪,松声杂风泉。

是时春正深,风威犹折绵。

君堇金闺彦,而有清净缘。

和云扫车辙,引手酌灵源。

山空破岑寂,笑语答云烟。

鲁僧作鹰顾,惊此佳少年。

何以比人品,白鸥春水前。

既非山泽儒,亦非地行仙。

谐峰□□□,千叶开青莲。

景净若有得,兹游良偶然。

部曲亦欣□,諠哗下层颠。

归来念清境,依约闻啼猿。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