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旅夜寄山中故人

弱柳风高远漏沈,坐来难便息愁吟。

江城雪尽寒犹在,客舍灯孤夜正深。

尘土积年粘旅服,关山无处寄归心。

此时遥羡闲眠侣,静掩云扉卧一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微风吹拂着弱柳,夜已深沉,漏壶声渐消,我坐着无法停止忧郁的吟唱。
江城的积雪虽已消融,但寒冷依旧,我独坐在客舍中,夜深人静,只有孤灯相伴。
多年旅途上的尘土沾满了衣物,关山阻隔,让我无法寄托思乡之情。
此刻我羡慕那些能安然入睡的人,他们静静地关闭房门,躺在林间的宁静之中。

注释

弱柳:形容柳树柔弱。
远漏沈:漏壶声消失,指深夜。
愁吟:忧郁的吟唱。
江城:江边的城市。
寒犹在:寒冷依旧。
客舍灯:旅馆的灯光。
夜正深:夜晚非常深。
尘土积年:多年积累的尘土。
旅服:旅行时穿的衣服。
关山:重重山岭。
归心:思乡之情。
闲眠侣:悠闲安睡的人。
云扉:云雾缭绕的门扉,比喻隐居之处。
卧一林:躺在树林中。

鉴赏

这首诗是唐末宋初诗人伍乔的《九江旅夜寄山中故人》。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远行时的孤独、寂寞以及对归乡的渴望。

"弱柳风高远漏沈,坐来难便息愁吟。" 这两句描写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情景,春天的柳树随风摇曳,但是在强劲的风中显得格外柔弱,时间似乎也随着风声而流逝。诗人坐在那里,却难以平息心头的愁绪和吟咏。

"江城雪尽寒犹在,客舍灯孤夜正深。" 这两句则描写了冬日的景象,虽然雪已经融化,但寒冷的气氛依旧存在。诗人身处客舍,点燃孤独的一盏灯光,在深沉的夜晚里。

"尘土积年粘旅服,关山无处寄归心。"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长期在外游历而不得归的哀愁。尘土随着时间的流逝附着在行装上,而内心却渴望回到故乡,但高峻的关山似乎隔断了一切归途。

"此时遥羡闲眠侣,静掩云扉卧一林。"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远方山中故人的羡慕之情。在这样的夜晚,他只能在心中向那位安然沉睡的故人表示敬意,希望自己也能像他那样,在宁静的环境中闭上云状的门扉,卧在一片林间,享受片刻的平和。

整首诗通过对旅途生活的细腻描写,以及对归乡之情的深沉表达,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22)

伍乔(唐末宋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年月不详,南唐庐江人(今安徽省中部偏南、巢湖西南岸),自幼入庐山国学,工诗文。元宗命石勒乔赋于国门。后官歙州通判、考功员外郎。年70卒

  • 生卒年:943

相关古诗词

冬日道中

去去天涯无定期,瘦童羸马共依依。

暮烟江口客来绝,寒叶岭头人住稀。

带雪野风吹旅思,入云山火照行衣。

钓台吟阁沧洲在,应为初心未得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观山水障子

功绩精妍世少伦,图时应倍用心神。

不知草木承何异,但见江山长带春。

云势似离岩底石,浪花如动岸边蘋。

更疑独泛渔舟者,便是其中旧隐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寄史处士

长羡闲居一水湄,吟情高古有谁知。

石楼待月横琴久,渔浦经风下钓迟。

僻坞落花多掩径,旧山残烧几侵篱。

松门别后无消息,早晚重应蹑屐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寄张学士洎

不知何处好消忧,公退携壶即上楼。

职事久参侯伯幕,梦魂长绕帝王州。

黄山向晚盈轩翠,黟水含春绕槛流。

遥想玉堂多暇日,花时谁伴出城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