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秋感兴三首(其一)

忆昔谁人秉国成,甘泉烽火岁频惊。

盈庭聚讼惟钩党,伏阙求官藉论兵。

坐使威权归北寺,遂令盗贼躏西京。

五陵豪贵皆尘土,日暮青磷遍野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名为《新秋感兴三首(其一)》,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王崇简所作。诗中描绘了对历史往事的深刻反思与感慨。

首句“忆昔谁人秉国成”,开篇即以疑问语气引出对往昔国家治理者的追忆,暗示对当时政治局势的复杂与动荡有所感触。接着,“甘泉烽火岁频惊”一句,通过“甘泉烽火”这一典故,形象地描绘了战争频繁、国家动荡不安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的深切同情。

“盈庭聚讼惟钩党,伏阙求官藉论兵”两句,揭示了朝廷内部的纷争与矛盾,以及官员们为了个人利益而进行的权力斗争。这里“钩党”指结党营私,暗指政治斗争中的不正当手段;“伏阙求官”则描述了官员们在宫阙之下请求升迁的情景,反映出官场的腐败与混乱。

“坐使威权归北寺,遂令盗贼躏西京”进一步揭示了政治权力的集中与滥用,导致地方秩序的混乱和盗贼横行,反映了社会治安的恶化。其中,“北寺”可能是指当时的权力中心,而“西京”则代表被侵扰的地方。

最后,“五陵豪贵皆尘土,日暮青磷遍野横”两句,以历史的沧桑变化为背景,表达了对过去显赫一时的贵族们的哀叹,以及对战乱后荒凉景象的描绘。这里“五陵豪贵”指的是古代帝王陵墓周围的贵族,而“日暮青磷遍野横”则形象地描绘了战乱之后,田野上散落着的坟墓和亡魂的幽光,象征着生命的消逝和历史的变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与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社会动荡、政治腐败、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收录诗词(8)

王崇简(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新秋感兴三首(其二)

殉国曾闻有数公,犯颜敢谏向来同。

卫宫几见杨文义,伏辇还逢嵇侍中。

荆棘荒凉悲夜月,蟪蛄哀怨吊秋风。

至今箕尾光难灭,古木寒烟恨不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新秋感兴三首(其三)

渔阳秋色照桑乾,日暮沙飞雁度难。

御苑金茎迷细草,上方银汉挂阑干。

西风欲诉明妃怨,千载空歌易水寒。

怅望高天成太息,数声清角月中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望罗浮歌

我闻博罗一山拔地起,邈绝霄汉横苍烟。

何年蓬莱卷石浮海至,丹梯翠栈相钩连。

仙灵窟宅万古在,是为朱明耀真之洞天。

其间琪花瑶草蔽崖谷,砰訇钲鼓鸣层巅。

石楼玲珑员峤见,铁桥崒嵂青冥悬。

五岭迢递不得到,梅花村畔魂梦牵。

朅来道上闻玉女,指点金支璇阙虚无间。

丰隆列缺,手劈坤维。水帘千丈,海风倒吹。

葱茜见怪竹,咿哑听碧鸡。

更有蛱蝶大于斗,五色绚烂雌雄飞。

下与三茅通洞壑,上与列宿争光辉。吁嗟乎!

罗浮之胜有如此,只今相望疑尺咫。

我欲移短筇,裹粮偕诸子。

手弄罗浮之青霞,口餍罗浮之石髓。

伏虎岩前天乐鸣,飞云塔外狂歌起。

三更峰顶见海日,沧溟一片浮红紫。

李白平生最好奇,浪传失足堕苍耳。

何似青鞋布袜万里游,矫首扶桑接弱水。

望罗浮,情无已。

形式: 古风

武昌漫兴

辘轳呜咽夜无声,肠断阴云压楚城。

巨鹿黄巾漂战血,寿阳白马拥残兵。

鹃啼蜀道江涛冷,乌啄延秋劫火明。

廿载疮痍多涕泪,故宫荒草暮云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