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昆山李宰觅石

昆山定飞来,美玉山所有。

山祇用功深,刓画岁时久。

峥嵘出峰峦,空洞开户牖。

几书通置邮,一片未入手。

即今制锦人,在昔伐木友。

尝蒙委绣段,尚阙报琼玖。

奈何不厚颜,尤物更乞取。

但怀相知心,岂惮一开口。

指挥为幽寻,包裹付下走。

散帙列岫窗,摩挲慰衰朽。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翻译

昆山定会飞来,美玉本是山中所有。
山神费尽心力,雕刻岁月漫长。
奇形怪状的山峰显现,空洞中仿佛开了门窗。
几本书信传递频繁,却始终未能得到一块美玉。
如今的织锦匠,曾是昔日的伐木友。
曾蒙你赠送绣段,但我还未回报同等价值的美玉。
为何我不厚着脸皮再求,只因这珍宝难以割舍。
只因珍视知己情谊,我怎会惧怕开口请求。
你的吩咐就是我的隐秘寻找,包裹已交付仆人送去。
打开书卷,排列在山窗旁,摩挲间抚慰我这衰老的心灵。

注释

昆山:古代神话中的仙山,象征美玉之源。
美玉:珍贵的宝石,比喻美好的事物。
山祇:山神。
刓画:雕刻描绘。
峥嵘:形容山峰高峻奇特。
户牖:门窗。
置邮:传递书信。
琼玖:美玉的代称,极言其珍贵。
厚颜:厚着脸皮,此处指大胆提出请求。
尤物:特别出色的物品,此处指美玉。
幽寻:秘密寻找。
衰朽:衰老,指诗人自己。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曾几创作的,题为《寄昆山李宰觅石》。诗中,诗人以富有想象力的语言描绘了一块来自昆山的美玉,想象其经过岁月雕琢,峥嵘挺立,如同峰峦般峻峭,又如门户洞开,充满神秘感。诗人感叹这块美玉尚未被人们真正拥有,暗示了它的珍贵。

诗人将李宰比作古代的伐木者和现代的织锦人,表达了对他的敬意,并提及自己曾受其委托制作绣品,但未能以同等价值的美玉回报。诗人坦诚地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即使显得有些厚颜,也愿意向李宰请求这块美玉,因为它是知己之物,能带来心灵的慰藉。

最后,诗人表示愿意接受李宰的指引去寻找这块石头,并期待在窗前展开书卷,亲手摩挲这块宝物,以此来抚慰自己的老去之心。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艺术与自然之美的追求。

收录诗词(614)

曾几(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茶山居士。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学识渊博,勤于政事。他的学生陆游替他作《墓志铭》,称他“治经学道之余,发于文章,雅正纯粹,而诗尤工。”后人将其列入江西诗派。其诗多属抒情遣兴、唱酬题赠之作,闲雅清淡。五、七言律诗讲究对仗自然,气韵疏畅。古体如《赠空上人》,近体诗如《南山除夜》等,均见功力。所著《易释象》及文集已佚。《四库全书》有《茶山集》8卷,辑自《永乐大典》

  • 字:吉甫
  • 籍贯: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
  • 生卒年:1085--1166

相关古诗词

寄空同山中道士

昨夜清霜重,念此山中客。

落叶聚堆床,暗虫吟败壁。

泬漻天宇肃,疏林风瑟瑟。

曳杖挂诗瓢,悠然适所适。

息心归冥漠,山深万籁寂。

散发排天闼,叱咤鞭龙脊。

何时共采药,相与对晨夕。

月夜供洪崖,啸吟铿金石。

形式: 古风

探梅

幅巾芒鞋筇竹策,踏遍山南与山北。

雪含欲下不下意,梅带将开未开色。

绕树三匝且复去,前村一枝应可摘。

丁宁说似水边人,从今日报花消息。

形式: 古风

梨花原

酒渴上安市,甘寒为解围。

鹅儿黄不见,空见鹭鸶飞。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微]韵

清樾轩

开轩在独园,绕屋得清樾。

不知何年树,殆为今日设。

窗扉落林影,时复乱风月。

喧声了不闻,幽哢极可悦。

玉溪僧所庐,无似许明洁。

颇疑三昧手,断取从二浙。

禅房花木深,此语信佳绝。

何以落其成,炉薰荐茗雪。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