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当年人未识兵戈,处处青楼夜夜歌。
花发洞中春日永,月明衣上好风多。
淮王去后无鸡犬,炀帝归来葬绮罗。
二十四桥空寂寂,绿杨摧折旧官河。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荒凉与往昔繁华对比的情景,通过对过去和现在景象的描述,抒发了诗人对历史沧桑、世事变迁的感慨。开篇两句“当年人未识兵戈,处处青楼夜夜歌”,描绘出一个太平盛世的画面,人们无需担忧战乱,每个地方的青楼之中都回荡着欢快的歌声。这是对和平年代的一种怀念。
接下来的“花发洞中春日永,月明衣上好风多”进一步渲染了那份恬静与美好。然而,从“淮王去后无鸡犬”开始,诗人笔锋一转,揭示出一种荒凉与衰败的景象。历史人物的离去留下的是空寂寂的场所,没有了往日的生机。
最后两句“二十四桥空寂寂,绿杨摧折旧官河”则是对过去繁华现今已成荒废的一种描写。这里的“二十四桥”,虽然未指明具体名称,但在诗歌中通常象征着一个繁华的都市地区,而现在却是空无一人,显得格外寂静;“绿杨摧折旧官河”则更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荒凉感。绿色的柳树随风摇曳,与之相对应的是那被遗忘的古老官道,这里暗含着历史的变迁和自然的力量。
诗人通过这样的笔触,表达了一种对过往美好时光无法挽回的无奈,以及面对历史更迭不可能重现的感慨。
不详
汉族,晚唐诗人、词人,五代时前蜀宰相。文昌右相韦待价七世孙、苏州刺史韦应物四世孙。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代表作家,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辛勤曾寄玉峰前,一别云溪二十年。
三径荒凉迷竹树,四邻凋谢变桑田。
渼陂可是当时事,紫阁空馀旧日烟。
多少乱离无处问,夕阳吟罢涕潸然。
&却到樊川访旧游,夕阳衰草杜陵秋。
应刘去后苔生阁,稽阮归来雪满头。
能说乱离惟有燕,解偷闲暇不如鸥。
千桑万海无人见,横笛一声空泪流。
弥棹齐安郡,孤城百战残。
傍村林有虎,带郭县无官。
暮角梅花怨,清江桂影寒。
黍离缘底事,撩我起长叹。
含香高步已难陪,鹤到清霄势未回。
遇物旋添芳草句,逢春宁滞碧云才。
微红几处花心吐,嫩绿谁家柳眼开。
却去金銮为近侍,便辞鸥鸟不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