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梅花引(其二)

相思无处著春寒。傍阑干。湿阑干。

似我情怀,处处忆临安。

想见夜深村鼓静,灯晕碧,为傍人,说上元。

是花是雪无意看。雨摧残。雨摧残。探春未还。

到春还、似不如闲。感恨千般、憔悴做花难。

不惜与君同一醉,君不见,铜雀台,望老瞒。

形式: 词牌: 江城梅花引

鉴赏

这首诗是刘辰翁的《江城梅花引·其二》,创作于宋末元初。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鉴赏:

此诗开篇“相思无处著春寒”,即点明了全诗的情感基调——春日之中,怀抱相思之情,却又无法寄托。这份相思不仅融入了春天的冷清气息,更渗透在每一个角落。接着,“傍阑干。湿阑干。”描绘出诗人独自靠在湿漉漉的栏杆旁,这种环境加深了情感的凄凉。

“似我情怀,处处忆临安。”这里的“临安”指的是南宋都城,即今日的杭州。诗人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无尽思念,每一个地方都能引起他对临安的回忆,这种乡愁与相思交织,令人心绪难平。

“想见夜深村鼓静,灯晕碧,为傍人,说上元。”诗人在夜深人静之时,想象着远方村庄里的和谐气氛,那里的人们可能正围坐在一起,谈论着古代的传统节日——上元节(即元宵节)。这种想象反映出诗人的孤独与对往昔生活的怀念。

“是花是雪无意看。”这句表达了诗人对眼前景物的冷漠,既不像欣赏春天的花朵,也不像观赏冬日的雪花,这份冷淡蕴含着内心深处的悲凉。

“雨摧残。雨摧残。”连续两句强调了雨水对自然之美的破坏,也象征着时间对美好事物的侵蚀。这不仅是外在景物的毁灭,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颓败。

“探春未还。到春还、似不如闲。”这几句透露了诗人的春日游历并未带来预期中的愉悦,反而觉得与平日的安闲无比,不如就保持原样。

“感恨千般、憔悴做花难。”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内心的忧伤达到了极点,他感觉到自己即使想要去饰演那春天中美丽的花朵,也是那么的艰难。这里的“憔悴”形容了诗人的心情,既复杂又痛苦。

最后,“不惜与君同一醉,君不见,铜雀台,望老瞒。”诗人表达了即使不能和所爱之人共度美好时光,也愿意与你一起沉浸在酒精的甜美幻觉中。然而,这份奢望也只是空谈,因为那位君子不再身边,而铜雀台的高度让诗人只能遥望,内心的孤独和无奈达到了顶点。

总体而言,此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抒发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深切怀念,以及对现实生活中无法与所爱之人共度时光的哀愁。诗中的意象丰富,情感真挚,是一首充满诗意和哲理的杰作。

收录诗词(563)

刘辰翁(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别号须溪。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景定三年(1262)登进士第。他一生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丰厚文化遗产,遗著由子刘将孙编为《须溪先生全集》,《宋史·艺文志》著录为一百卷,已佚

  • 字:会孟
  • 籍贯: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
  • 生卒年:1233.2.4—1297.2.12

相关古诗词

江城梅花引(其一)辛巳洪都上元

几年城中无看灯。夜三更。月空明。

野庙残梅,村鼓自春声。

长笑儿童忙踏舞,何曾见,宣德棚,不夜城。

去年今年又伤心。去年晴。去年曾。

不似今年,闲坐处、却不曾行。

忆去年人、弹烛泪纵横。

想见西窗窗下月,窗下月,是无情,是有情。

形式: 词牌: 江城梅花引

百字令(其二)寿陈静山,少吾一岁

洞房停烛,似新岁,数到上元时节。

一盏屠苏千岁酒,添得新人罗列。

昨日迎长,今朝献寿,赏团团佳月。

永和春好,用之不竭嘉客。

见说海上归来,有如瓜大枣,无人分得。

六十二三刘梦得,输与香山乐色。

菱谷二绡,杨枝春草,歌舞琵琶笛。

只愁元日,玉龙催上金驿。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百字令(其一)

少微星小。抚剑气横空,隐见林杪。

夜来宋都如雨,更长得奇哉懰皎。

与汝三龄,览余初度,一语占先兆。

暮年喜见,甲申聚五星照。

堪叹亡国馀民,老人孺子,尔汝霜桥晓。

骑马听鸡朝寂寞,梦入南枝三绕。

洛社耆英,行窝真率,著我真堪笑。

与公试数,开禧嘉定宝绍。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行香子(其三)叠韵

海水成尘。河水无银。恨幽明、我与公分。

青山独往,回首伤神。叹魏阙心,磻石魄,汨罗身。

除却相思,四海无亲。识风流、还贺季真。

而今天上,笑谪仙人。但病伤春,愁厌雨,泪看云。

形式: 词牌: 行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