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英公大师

文章篆籀久传芳,灰志禅门道愈光。

丰镐有心营宝刹,潇湘无意卧云房。

陶情早著诗千首,混俗何妨酒百觞。

若许宗雷重结社,愿持香火学空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篆籀古文长久流传,禅门修行之道更加辉煌。
丰镐之地有意建造寺庙,潇湘之人却无意居住山林小屋。
早年陶冶性情已写下千首诗篇,融入世俗又何妨畅饮百杯美酒。
如若允许再次组建诗社,我愿持香火修行,效仿空王。

注释

篆籀:古代的一种文字风格。
禅门:佛教禅宗。
宝刹:宏伟的寺庙。
潇湘:泛指湖南一带,也常用来表达隐逸之情。
云房:僧人居住的简陋小屋,代指隐居之所。
陶情:陶冶性情。
混俗:融入世俗。
宗雷:诗社或团体的名字。
香火:供奉神佛的香烛,象征信仰和修行。
空王:佛教中的空性之王,指修行到空无境界的高僧。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王承衎赠给佛教高僧英公大师的作品。通过这短短的几句话,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佛法修持的尊崇和赞赏,以及他个人对于诗歌创作、世俗生活与宗教信仰之间关系的独到见解。

"文章篆籀久传芳,灰志禅门道愈光。"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文学艺术和佛法修持皆致敬意,认为这两者都是可以长久流传、发扬光大的文化瑰宝。

"丰镐有心营宝刹,潇湘无意卧云房。" 这里写的是英公大师的道场和禅房,表明诗人对于英公大师修持佛法的精进与环境的描绘。

"陶情早著诗千首,混俗何妨酒百觞。" 这两句则表现了诗人的文学才华和他对待世俗生活的态度。他既有着丰富的情感和高产的创作,也不拒绝世间的欢乐如饮酒。

最后,"若许宗雷重结社,愿持香火学空王。" 诗人表达了如果得到英公大师认可,愿意继续参与佛教修行,学习佛陀的智慧和精神境界。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文学才能,更透露出他对于佛法与世俗之间寻求平衡的个人思考。

收录诗词(1)

王承衎(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好事近.催妆词

喜气拥朱门,光动绮罗香陌。

行到紫薇花下,悟身非凡客。

不须脂粉涴天真,嫌怕太红白。

留取黛眉浅处,画章台春色。

形式: 词牌: 好事近

题应天寺

何事诗家称剪裁,跨虚相继有楼台。

水涵春碧雨初霁,山露晓青云半开。

宝塔礼终僧室静,粉墙题罢使车回。

此时欲结香莲社,祇为陶潜醉不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题高房山夜山图

高侯妙笔生夜光,李侯正倚斗牛旁。

凄凉看尽吴山月,玉镜台前翠凤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