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圣制送张说赴集贤院学士赐宴赋得虚字

崇文德化洽,新殿集贤初。

庸菲参高选,首滥承明庐。

殊私光辅弼,荣送列簪裾。

座引中厨馔,杯锡上尊馀。

翠叶浓丹苑,晴空卷碧虚。

忝同文史地,愿草登封书。

形式: 排律 押[鱼]韵

翻译

崇尚文德教化,新殿聚集贤才开始。
平庸之辈也参与了高级选拔,首位承蒙进入明堂之光。
特殊恩典照耀辅佐之臣,荣耀地送往群臣行列。
宴请众人于中央厨房,赐予美酒是上等余沥。
翠绿的叶子在丹青苑中繁茂,晴朗天空下,碧空如洗。
我愧居此文史之地,希望能撰写封禅的记录。

注释

崇文:崇尚文化教育。
德化:道德教化。
新殿:新建的宫殿。
集贤:聚集贤良。
庸菲:平凡之人。
首滥:首位入选。
承明庐:明堂,朝廷重要场所。
殊私:特殊的恩宠。
辅弼:辅佐大臣。
荣送:荣耀地送别。
簪裾:官员的服饰。
中厨:中央厨房。
馔:食物。
杯锡:赐予酒杯。
上尊馀:上等美酒。
翠叶:翠绿的树叶。
丹苑:红花绿叶的园林。
晴空:晴朗的天空。
碧虚:清澈的天空。
忝同:愧居。
文史地:文史部门。
愿草:希望撰写。
登封书:封禅记录(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大典)。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徐坚的作品,奉和圣制送张说赴集贤院学士赐宴时所作。全诗通过描绘一场盛大的宴会场景,展现了皇帝对学者张说的尊崇与礼遇,以及诗人自己对此情此境的喜悦和自豪。

"崇文德化洽,新殿集贤初":开篇即设定了一种文化教育盛行、人才济济的氛围。"崇文"指尊重文学艺术,"德化"则意味着道德教化的普及与深入人心。这两句表明了皇帝对文化和学术的重视,以及新建的殿宇初次集结贤士的盛况。

"庸菲参高选,首滥承明庐":诗人以谦虚的语气描述自己虽然平凡,但也有幸参与这场高端的甄选,并且在明亮的庐堂中接受光荣的洗礼。这里的"庸菲"和"首滥"显示了诗人的谦逊态度。

"殊私光辅弼,荣送列簪裾":这两句强调了皇帝对学者的特殊恩遇和礼待。"殊私光"指皇上的特别恩宠,而"荣送列簪裾"则形象地描绘了赐给学者华丽服饰的荣誉。

"座引中厨馔,杯锡上尊馀":诗人继续描述宴会的盛况,席位被安排得井然有序,而美酒佳肴则如同天降甘露般地送到每个人的面前。这里通过对食物和饮料的描写,展现了宴会的奢华与热闹。

"翠叶浓丹苑,晴空卷碧虚":在宴会后,诗人转而描绘自然景色,翠绿的树叶映照着鲜艳的花朵,而晴朗的天空中白云舒卷,形成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

"忝同文史地,愿草登封书":结尾处,诗人表达了自己希望与历史上的文学巨匠齐名,并且渴望自己的作品能够流传后世,被收录在经典之中。这里既有对前贤的敬仰,也有对个人的文学抱负的展现。

整首诗通过对宴会场景和自然美景的描绘,以及诗人内心的真实抒发,体现了盛唐时期的文化自信与个人理想。

收录诗词(8)

徐坚(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相和歌辞.棹歌行

棹女饰银钩,新妆下翠楼。

霜丝青桂楫,兰枻紫霞舟。

水落金陵曙,风起洞庭秋。

扣船过曲浦,飞帆越回流。

影入桃花浪,香飘杜若洲。

洲长殊未返,萧散云霞晚。

日下大江平,烟生归岸远。

岸远闻潮波,争途游戏多。

因声赵津女,来听采菱歌。

形式: 乐府曲辞

送考功武员外学士使嵩山置舍利塔歌

伊川别骑,灞岸分筵。

对三春之花月,览千里之风烟。

望青山兮分地,见白云兮在天。

寄愁心于樽酒,怆离绪于清弦。

共握手而相顾,各衔悽而黯然。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郊庙歌辞.仪坤庙乐章.寿和

于穆清庙,肃雍严祀。合福受釐,介以繁祉。

形式: 四言诗 押[纸]韵

招玉川子咏新文

清气宿我心,结为清泠音。

一夜吟不足,君来相和吟。

形式: 五言绝句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