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拟陶徵君饮酒二十首(其二十)》由明代诗人杨起元创作,以拟陶渊明风格,表达对真性情的向往与追求。诗中借陶公之名,感叹当世之人多失真,而自身亦难保真,表达了对社会风气的忧虑。
“陶公天民彦,慨世少复真。” 开篇即以陶公(陶渊明)为引,感叹当今世界少有真诚之人,流露出对真善美的渴望。
“吾真既不复,弥缝焉得淳。” 接着诗人自省,承认自己也难以保持真我,弥合社会的裂痕更是难上加难,体现了对自我与社会关系的深刻思考。
“大哉鲁中叟,日月万古新。” 转而赞美古代贤者,认为他们的智慧如同永恒的日月,给予后人无尽的启示。
“六经罗章句,灰灭甚狂秦。” 提及儒家经典在秦朝焚书坑儒事件中的遭遇,暗喻历史上的文化破坏与压制。
“所赖故来物,耿耿绝纤尘。” 表达了对先贤智慧的依赖,以及对纯净心灵的追求。
“耳目各聪明,四体俱能勤。” 倡导身心并用,强调感官与行动的协调,是实现真我与社会和谐的关键。
“如何不自识,浪子忘其亲。” 指出人们往往迷失自我,忘记亲情的重要性,呼唤回归本心。
“赖君有巨筏,与我渡迷津。” 希望有如陶公般的大智慧引领,帮助自己穿越人生的迷茫。
“歌彼饮酒诗,脱我头上巾。” 引用陶渊明饮酒诗的意象,象征摆脱束缚,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
“一醉自如如,永为羲皇人。” 最后表达了通过饮酒诗的感悟,追求像古代圣人一样的生活状态,过着无忧无虑、与世无争的生活。
整首诗以陶渊明为灵感,探讨了真善美与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以及个人如何在复杂的世界中保持自我,追求精神的自由与和谐。语言流畅,情感深沉,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