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祀师祠恭纪(其四)

有客问师祠,祠门实易知。

对彼淇竹园,内有双双槐。

后倚桥门水,左有祇树枝。

多谢千里朋,到此请勿疑。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探访师祠时所见的景致,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祠堂周边环境的清幽与和谐。诗中以“有客问师祠,祠门实易知”开篇,点明了访祠之人及祠堂的位置易于辨识,营造出一种亲切而熟悉的氛围。接下来,“对彼淇竹园,内有双双槐”两句,将视线转向了祠堂周围的自然景观,淇竹园中生长着一对对的槐树,不仅增添了生机与美感,也暗示了祠堂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后倚桥门水,左有祇树枝”进一步描绘了祠堂周边的水景和树木,桥门与流水相依,祇树则位于左侧,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个宁静而雅致的画面。最后,“多谢千里朋,到此请勿疑”表达了对远方朋友的感谢与邀请,即使远道而来,也能在这片静谧之地找到心灵的慰藉,无需怀疑或犹豫。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传达了一种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对精神归宿的向往,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生活美学的独特追求。

收录诗词(256)

杨起元(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箜篌引

令序还选胜,良友追欢游。

层台见远岫,垂杨并清流。

越儿何婉娈,吴唱和且柔。

曲罢将进酒,好鸟如名讴。

壶浆各殊酿,杂俎仍异羞。

徙倚但取适,觞酌无劝酬。

舞雩非燕朋,索居义所尤。

再申伐木章,偲偲何所求。

清言启中扃,芝兰开林幽。

托身承明卢,庶务素非遒。

良时共欣赏,何必升丹丘。

光阴如逝川,相乐其忘忧。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仙人篇

仙人揽六籍,降止太山隅。

神娥擎香雾,五老列庭除。

苍龙绕彩电,祥麟衔玉书。

北极脱枢纽,九州安所如。

驾言适西周,驱彼南宫车。

徘徊岐丰侧,精神游六虚。

凤凰来何时,徒闻歌接舆。

回驾观群龙,与帝合灵符。

羲文告爻象,河洛献瑞图。

东壁韬荣光,文昌掌关枢。

秦火遍郡县,日月光如如。

尔来三千载,晦蚀由蟾蜍。

正直大明世,黄道开天衢。

巨灵挽天河,河汉流为旴。

稽首旴上翁,与尔长相须。

形式: 古风

白马篇

白马公孙儿,辩才四国驰。

一遇谈天衍,屏息无所施。

小巫见大巫,神气能不微。

穴中两鼠斗,焉知是与非。

河伯适东海,向若乃自嗤。

鹏抟九万里,鸴鸠安可期。

东父居扶桑,西母处咸池。

列仙如婴孩,往来恒嬉嬉。

更有太乙翁,呼吸搆二仪。

二仪真灰烬,不能损毫丝。

操舟赵士慄,语冰夏虫疑。

肉眼本无睹,尘心焉可知。

载籍增障翳,空虚成顽痴。

君自慎所从,自古无常师。

形式: 古风

名都篇

名都四方极,神鼎无穷年。

阊阖生嵯峨,双阙造青天。

甲第连云起,剑履何翩翩。

玉帛来万国,九州辏才贤。

歌舞燕赵选,美酒斗十千。

季主开卜肆,长房挂壶天。

雕虫擅文苑,吐气如云烟。

谋士鄙肉食,借箸公卿前。

车马总杂沓,人物纷喧填。

翟庭可罗雀,田门可市廛。

日入各掉臂,朝来更摩肩。

日月流光华,星辰顺其躔。

太一有常居,圣德常渊渊。

邦畿为民止,万世常如然。

形式: 古风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