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挽诗《陈判官挽诗》由宋代诗人林希逸所作,是对陈判官的深情悼念。诗中通过一系列的对比和描绘,展现了陈判官在学问、家庭、仕途以及个人品质上的卓越成就。
首句“师学亲闻正始音”,以“正始音”比喻陈判官的学问渊博,如同亲聆古代大师的教诲,暗示其学术根基深厚。接着,“半生为母欲投簪”一句,表达了陈判官为了照顾母亲而放弃仕途的决心,体现了他孝顺的品德。
“游环璧水成名去”描绘了陈判官离开家乡,追求学问与名声的过程,暗示其才华横溢,最终在学术界取得了显著成就。“为念珠曹得誉深”则进一步强调了陈判官在学术界的影响力和声誉。
“贤比邺侯家有传,达如康节病先吟”两句,将陈判官与历史上的贤人邺侯和理学家邵雍相提并论,赞美其道德品质和学术造诣。邺侯以其藏书丰富著称,而邵雍则以精通易学闻名,这里通过比较,突出了陈判官在学问上的高深造诣。
最后,“宁需郡幕辞台幕,到死知君铁石心”表达了对陈判官坚毅不屈精神的敬仰。即使面对高官厚禄的诱惑,他也选择了坚守自我,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保持了铁石般坚定的心志。
整首诗通过对陈判官一生事迹的回顾和赞美,不仅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思,也传递了对于高尚人格和坚定信念的颂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