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在绍兴年间为祭祀五方帝所作的六十首诗中的其中一首,表现了诗人对于古代神灵和自然万物之间关系的思考。诗中“万椟之宝,一絇之丝”形象鲜明,描绘出天地间无尽的宝贵与细微之物,展示了一种宇宙观和生态哲思。
“孕之育之,谁为此施”这两句,诗人通过问询来表达对自然界中生命孕育与成长过程的好奇和敬畏之情。这里的“孕”指孕育,“育”指养育,“谁为此施”则是对这一切是否由某种力量所赋予的质疑。
“归之后神,神曰何为”两句中,诗人将自然界中的变化归结于“神”的作用,然后通过神灵之口表达了对这种无常变化的困惑和探究。这里的“归”可能指事物回归其本源,“神”则是超自然的存在。
最后,“不宰之功,荡然四垂”诗人借用“不宰”来形容那种非人力所能为的伟大作用,而“荡然四垂”则描绘出一种无边界、普遍而广阔的景象。
整首诗以质朴典雅的语言,通过对自然万物和神灵力量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于宇宙本原与人类生活关系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