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木兰作(其一)

天文漏兮野,地志阙开县。

博览山海经,荒略一二见。

上林牟内地,木兰辟塞甸。

中外久一家,敬奉金瓯奠。

形式: 古风 押[霰]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宏大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格局,展现了作者对天地宇宙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崇高敬意。

首句“天文漏兮野,地志阙开县”以“天文漏”和“地志阙开县”为喻,形象地描绘了宇宙的浩瀚无垠与大地的广阔无边,暗示了自然界的神秘与复杂。接着,“博览山海经,荒略一二见”则表明作者广泛阅读了《山海经》这部古代地理神话集,虽未能完全掌握,但也窥见了一二,表达了他对古代文献的尊重与探索精神。

“上林牟内地,木兰辟塞甸”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国家疆域的辽阔与繁荣,其中“上林”、“木兰”均为地名,分别代表了内、外两域,象征着国家的内外统一。“木兰辟塞甸”中的“辟”字,生动地展现了边疆的开拓与治理,体现了作者对于国家领土完整与边防稳固的重视。

“中外久一家,敬奉金瓯奠”则是全诗的主旨所在,强调了国家的统一与稳定,以及对国家疆域的敬畏之心。“金瓯”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器皿,常用来比喻国家的完整与稳固,此处用以象征国家的安定与繁荣。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深切愿望,以及对国家长治久安的崇高敬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自然景观描写和对国家统一的颂扬,展现了作者深邃的历史观、广阔的世界观以及对国家稳定繁荣的热切期盼,是一首充满爱国情怀与历史责任感的佳作。

收录诗词(16536)

弘历(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于木兰作(其二)

单于让牧场,朝家置灵囿。

深戒武备弛,于焉习狝狩。

崇冈既坛曼,丛樾亦美茂。

以故百物滋,取丰留尚富。

形式: 古风 押[宥]韵

于木兰作(其三)

霜华霏漠宇,洼棱绀绛斑。

蒙茸紫獭裳,八月披晓寒。

呦鹿随哨至,乐此诚忘餐。

乐亦不可极,于古戒游盘。

形式: 古风

于木兰作(其四)

吴越近经巡,山水信清美。

饶复藉人工,未足云观止。

隐现固有时,美善尽无比。

独待表章人,一为宣其理。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于木兰作(其五)

宣理理乃昧,纷然起毁誉。

不及无名称,故吾犹古初。

刘嬴今何有,守禦长城隅。

长城更以外,时来习三驱。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