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廿一日雨中查核灾黎有作

村舍无烟况宿储,荒荒寒雨下平芜。

监门绘后添萧瑟,不是东坡笠屐图。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雨中村庄的凄凉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灾民生活的艰辛与悲凉。首句“村舍无烟况宿储”,点明了村庄的荒凉,连炊烟都已消失,暗示着人们生活困顿,无法维持日常生计。接着,“荒荒寒雨下平芜”一句,以寒雨覆盖平原的景象,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冷寂与凄凉,寒雨不仅带来了物理上的寒冷,也象征着人心中的悲凉与无助。

“监门绘后添萧瑟”一句,可能是指在某个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监门(可能是官府的看守)的描绘或行为,使得原本就萧瑟的景象更加凄凉。这里的“萧瑟”不仅仅是自然环境的描述,更蕴含了社会环境的压抑与不公,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深切忧虑和同情。

最后一句“不是东坡笠屐图”则巧妙地将这首诗与苏轼的《东坡笠屐图》进行了对比,意在强调尽管诗中描绘的情景与苏轼笔下的田园生活有着鲜明的对比,但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然而,这里的“不是”并非否定之意,而是强调了两幅画面的不同情感基调——苏轼的画作或许充满了闲适与乐观,而此诗则更多地流露出对灾民命运的同情与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雨中村庄景象的描绘,以及与苏轼作品的隐性对比,表达了作者对灾民生活的深切关怀和社会问题的深刻思考,展现了清代文人对于社会底层民众命运的关注与同情。

收录诗词(2)

王廷范(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问源草庐咏六首(其一)古木围庐

苍壁四无邻,乔林最可人。

不教炎作伞,仍放月如银。

绕屋筛凉影,参天亳远春。

巢莺多接叶,流响半藏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问源草庐咏六首(其二)风阁松涛

小阁涛声涌,寒钟入夜和。

不逢苍叟怒,常带白云过。

句曲兴不浅,天台路几多。

良宵惊启户,或恐是鲸波。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问源草庐咏六首(其三)芦帘山雨

密雨洒蘅皋,平湖雾渐高。

帘疏留不卷,阁小却相遭。

树影连墙过,风声逐雁翱。

此时留客住,清酌有山醪。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豪]韵

问源草庐咏六首(其四)石坞归云

颇怪归云懒,为霖合上天。

无风时出谷,有月半藏烟。

平碧封山径,余青带水田。

世间遥望处,却道此中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