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侯山神诗

谁言少康真禹子,子孙九人流到此。

谁言鬼侯遭纣虐,冤魄至今灵故垒。

诞哉二说太荒唐,未识根原有初始。

我曾南自五羊回,杖屦空山问遗址。

数间古屋傍林峦,一簇偶人皆剑履。

断碑仆地苍藓没,满庭落叶秋风起。

岁时伏腊走村翁,醵钱买酒烹羊豕。

粤巫击鼓细吹角,整日歌呼乞新祉。

饥乌攫肉舞盘间,野蝶寻馨投盏里。

愚民惊怪相骇诞,巧啭笙簧萦俗耳。

那知三代去已远,鬼神岂肯歆非祀。

漳川遐僻在穷闽,北去中州几万里。

从来不及风马牛,庙食胡为而至是。

滥觞曲士妄穿凿,湍激妖狐因倚恃。

嘘烟吹雾作精变,历古冥冥无辨理。

何当济会狄梁公,为我乘时皆斥毁。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翻译

谁说少康真是大禹的儿子,他的子孙后代漂流到这里。
谁说鬼侯遭受商纣暴政,冤魂至今仍守护着古老的战场。
这两个说法太离奇了,根源和起源还未被揭示。
我曾从南方五羊城归来,在空山中徒步探寻遗迹。
几间古屋依傍山林,一排偶人雕像都持剑穿鞋。
断裂的石碑倒在地上,青苔覆盖,秋风吹过落叶满庭。
逢年过节的老翁走村串户,凑钱买酒烹羊煮猪。
广东巫师击鼓吹角,整日祈祷求取新的福祉。
饥饿的乌鸦争抢肉食,野蝶飞舞在酒杯边。
愚昧的民众惊奇诧异,美妙的笙簧音乐充斥耳畔。
他们哪里知道,三代往事已远去,鬼神怎会接受不合礼制的祭祀。
漳川偏远在福建的深处,距离中原有数万里之遥。
这里向来与风马牛不相及,为何会有庙宇供奉至此。
浅薄的人随意附会,狡猾的狐狸借此作祟。
它们呼风唤雨,变化多端,古往今来无人能明其理。
何时能有狄梁公那样的贤者,来拨乱反正,揭露这些谬误。

注释

少康:夏朝君主,传说中复兴夏朝的贤君。
禹子:大禹的儿子,象征着开国英明。
鬼侯:商朝诸侯,后被纣王残害。
冤魄:枉死者的灵魂。
伏腊:古代两种祭祀节日。
粤巫:广东一带的巫师。
狄梁公:狄仁杰,唐代名臣,以公正著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蔡如松所作的《九侯山神诗》,主要通过对九侯山神庙的描绘和对当地风俗的叙述,表达了对历史传说的质疑和对迷信习俗的批评。诗中提到少康与禹的传说,以及鬼侯受纣王迫害的故事,但诗人认为这些说法过于荒诞,应该追溯其最初的根源。他亲身探访遗址,目睹古屋、偶人和残碑,感叹岁月变迁,村民在岁时祭祀活动中祈求平安。

诗人指出,尽管漳川地处偏远,庙宇的存在显得不合情理,因为这里与中原地区相隔遥远,且祭祀的对象并无实际关联。他还批评了民间对于鬼神的盲目崇拜和无知的仪式,认为这些都是浅薄的迷信和无知的表现。最后,诗人期盼有如狄梁公般的人物能拨开迷雾,终结这种不合理的信仰。

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通过历史与现实的对比,揭示出对传统文化中迷信现象的深刻反思。

收录诗词(2)

蔡如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国师南岩诗

七闽山秀江逾碧,俗知礼义亡奸慝。

贼潮何事率淮民,拥众南来稍蚕食。

椎埋却冢荒径里,醉饱呼天烂渔弋。

孽驹蹑迹逞神怪,河海波腾云泼墨。

门开启圣像双阙,台筑三清伴紫极。

一朝春燕飞入宫,九龙帐底生荆棘。

举宗屠肆血腥秽,骸骨无人坎坟域。

群凶睨目暗招邀,起火狐鸣乘月黑。

雪峰禅客漏遗种,物色漳川俄访得。

芦黄苇白秋风多,欲话辛酸语还塞。

易衣传入虎狼口,翻覆死生难可测。

至今尚馀下辇处,巧作妖言相诞惑。

我曾亲到国师岩,父老颇能为记忆。

吐冤戟手骂从效,阴与群奸为羽翼。

孤僧逼将上车去,水石含悲空寂默。

唯有霜钟音韵清,破寒千里传消息。

形式: 古风 押[职]韵

绝句

烂柯真诀妙通神,一局曾经几度春。

自出洞来无敌手,得饶人处且饶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和鹅湖三先生韵

朱陆豪雄夙所钦,本仁祖义浑同心。

高明顿足先登岸,邃密为山渐到岑。

易简支离争诮切,禅关俗学互浮沉。

撑眉拿眼来葱岭,公论昭明在古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夜叹

不寐中宵发叹歌,无闻见恶竟如何。

堪嗟岁月蹉跎久,却悔尘寰错误多。

事业分明卑管晏,源流直上接丘轲。

衰颜皓发雄心在,蓄艾从今起宿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