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事二首(其二)

衮龙新幸柏梁台,供奉传呼走马来。

共荐长卿能作赋,可知汉武最怜才。

银鱼学士绯袍夺,紫袖昭容绣牍裁。

多少兔园词客老,空依北斗望蓬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皇帝登临柏梁台,群臣随侍的盛况,以及文人墨客在宫廷中的地位与待遇。首句“衮龙新幸柏梁台”,以“衮龙”象征皇帝的尊贵身份,“新幸”则暗示了这次登台的特别意义,营造出一种庄重而隆重的氛围。接着“供奉传呼走马来”,描绘了皇帝出行时的壮观场面,显示出皇家的威严与权力。

“共荐长卿能作赋,可知汉武最怜才。”这里借用了汉武帝与司马相如的故事,表达了对才华横溢之士的推崇与欣赏。通过“共荐”和“最怜才”的对比,突出了皇帝对文学艺术的重视和对人才的渴望。

“银鱼学士绯袍夺,紫袖昭容绣牍裁。”这两句进一步描述了宫廷中文官与女官的服饰与职责,银鱼学士的绯袍象征着文官的尊贵地位,而紫袖昭容的绣牍则展现了女性官员的优雅与才华。通过这些细节,诗人巧妙地展示了宫廷内部的等级制度与文化生活。

最后,“多少兔园词客老,空依北斗望蓬莱。”这里的“兔园词客”指的是古代文人,他们虽然年华已逝,但仍然怀揣着对文学与理想的追求,如同仰望天上的北斗星,向往着仙境般的理想世界。这既是对过去文人精神的赞美,也是对他们虽身处现实却仍保持高洁志趣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不仅展现了宫廷生活的奢华与秩序,更蕴含了对文人精神世界的深刻洞察与赞美,体现了清代文人士大夫对于理想与现实、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思考。

收录诗词(5)

陈学泗(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鹦鹉洲吊古

侧身天地竟何之,记室才高数独奇。

愤到《渔阳》聊骂坐,狂来北海任呼儿。

一抔已没蛟龙窟,千古谁怜《鹦鹉词》?

欲采江蓠迷处所,暮烟洲渚水瀰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赠吴事衍

先生延陵老子孙,娄江科第推高门。

名流冠盖世虽换,豪士风流今尚存。

忆昔从兄宦锦水,芒鞋茧足荆棘里。

百口长悲殉乱离,一身何幸还乡里。

草堂丝管秋风寒,谱出新声《行路难》。

共传顾曲周公瑾,谁识哀时庾子山?

三十年来头已白,萧然放散江湖客。

博场酒社共追欢,画笔棋枰兼负癖。

西南近日羽书传,重见公孙跃马年。

人间多少沧桑事,付与先生一醉眠。

形式: 古风

九龙滩

我从建溪走千里,胆落魂销百滩水。

舟人更说九龙滩,绝险诸滩安足齿。

嗟予漂泊何为哉,今日亲到龙滩来。

恰闻昨日七舟下,两舟却破寻尸骸。

上滩犹比下滩好,人登崖岸且自保。

长索条分众挽舟,独把操篙付三老。

一滩水悬一丈高,奔雷卷雪舂怒涛。

舟尾向天舟倒立,还防巨石訇相遭。

欲上不上力再著,号呼互应愁一错。

我傍山根行□行,崚嶒石罅难移脚。

九龙九龙路折盘,尽日劳劳上几滩。

最有墓龙势尤险,过此相庆方平安。

呜呼上滩人自苦,下滩水急谁能主!

轻舟逐浪转如飞,纵有贲获勇何补。

清流之人水中生,弄舟惯与洪流争。

商旅乘舟漫侥幸,性命直比鸿毛轻。

我意欲将山路辟,下属安沙上铁石。

闭却九龙不复行,往来免误天涯客。

形式: 古风

舟暮

不知所宿处,暮色正氤氲。

路远随行贾,村稀傍戍军。

江清波浸月,山赤火烧云。

同客如鸿雁,天边自作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