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伏虎岩前的一幅宁静而又神秘的画面。首句“伏虎岩前早已降”,以“降”字生动地展现了老虎被驯服的情景,暗示了这里曾发生过人与兽和谐共处的故事。接着,“献花猿鸟不相妨”一句,通过“献花”这一细节,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美感,也体现了自然界中不同生物之间的和谐共存,猿鸟献花,互不干扰,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锡飞响应空山谷”一句,运用了“锡飞”的意象,可能指的是僧侣手持锡杖行走时发出的声音,回应着山谷的回音,既表现了僧人的修行生活,又赋予了自然景观以灵动感。这句诗通过声音的传递,将人与自然紧密相连,展现了僧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关系。
最后一句“月映寒潭彻底光”,以“月映”描绘了夜晚月光洒在寒冷的水潭上,水面泛起的光芒,既展示了自然界的美丽景色,也象征着内心的平静与清明。整个画面在月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宁静,寒潭的光芒仿佛是内心深处的光明,寓意深远。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场景,以及修行者内心的平静与光明,充满了禅意和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