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声

新秋凉似洗,噫气发清商。

木落空山月,乌啼永夜霜。

断云喧故雁,零露泣寒螀。

戍角三城外,闺砧一水傍。

天高声更远,院寂听偏长。

悄悄悲秋客,徘徊正倚床。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鉴赏

这首《秋声》由明代诗人黄凤翔所作,描绘了深秋时节的凄清景象与诗人内心的孤独感。

首联“新秋凉似洗,噫气发清商”,以“新秋”点明季节,用“凉似洗”形容初秋的清凉如同被洗涤过一般,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噫气发清商”则通过自然界的气息变化,暗示着秋天的到来,给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凉意的感觉。

颔联“木落空山月,乌啼永夜霜”,进一步描绘了秋夜的景色。树木凋零,山间只剩月光洒落,乌鸦在寂静的夜晚啼叫,霜花覆盖大地,营造出一片寂静而寒冷的秋夜景象。这两句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重描写,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幽静而孤寂的秋夜之中。

颈联“断云喧故雁,零露泣寒螀”,继续描绘秋日的自然景观。断云中传来归雁的叫声,仿佛在诉说着它们的思乡之情;零露下,寒螀(即寒蝉)似乎在哭泣,增添了一种哀愁的氛围。这两句通过动物的活动,进一步渲染了秋天的凄凉与孤独。

尾联“戍角三城外,闺砧一水傍”,将视角转向边塞与家庭两个不同的场景。戍角声在三城之外回荡,象征着边疆的紧张与不安;闺中女子在溪水之畔捣衣,寄托着对远方亲人的思念。这两句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国家与家庭的深切关怀,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最后,“天高声更远,院寂听偏长”两句,总结了整首诗的情感基调。在广阔的天空下,声音显得更加悠远,庭院的寂静使得听觉感受更为深刻。这不仅描绘了自然环境的特征,也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秋日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个人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通过对比与联想,营造出一种既壮阔又哀婉的艺术效果,使读者在品味诗歌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那份深沉的情感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23)

黄凤翔(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蟋蟀

莎鸡閒振羽,野外作秋声。

为怯霜前冷,翻从屋角鸣。

随风喧古壁,带月度虚楹。

影向檐灯近,音飘砌叶轻。

幽闺机上怨,孤馆客边情。

夜静吟偏切,更阑梦不成。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曹允宁水部心远斋

方丈端居室,悠然与世违。

清香凝座满,俗驾到门稀。

岳色遥当户,京尘不染衣。

放歌啼鸟和,对酒落花飞。

日涉閒成趣,天游思入微。

云霞邀翰墨,山水寄音徽。

谡谡风鸣籁,溶溶月鉴帏。

会心宁在远,吾亦憺忘归。

形式: 排律 押[微]韵

十二月二十一日献俘

睿德通中夏,天威震北隅。

遐方归正朔,款塞献新俘。

清庙陈弘业,彤庭显秘图。

五兵原不战,巨寇已行诛。

将相多酬赏,寰区尽大酺。

小臣叨侍从,率武咏神谟。

形式: 排律 押[虞]韵

别许都监

萍水他乡聚,多君倾盖欢。

九秋迎使节,千里送征鞍。

久客归心切,孤亭别袂寒。

远星江上落,残月马头看。

岂不怀琼玖,无因托羽翰。

相思不得见,努力且加餐。

形式: 排律 押[寒]韵